是以,華歆的話剛一說完,孫觀就頭一個表露忠心。
陳到沉穩,陳午寡言語,兩人沒開口,等著荀成下命令。
凌操輕俠出身,性子剽勇,他眉飛色舞,說道:“兗州諸戰,主公神機妙算,戰無不克,一舉當下了兗州五郡!參戰的各部將校俱皆立下了大功!不瞞明將軍說,操早就看得眼熱了!這回援救平原,在泰山郡待了這么些日,終於等到了明將軍出兵!操部兵馬雖少,悉勇健士也!皆一擋百!孫校尉部的兵卒,無有操部精銳,操請為明將軍先鋒!”
卻是爭搶先鋒。
要說起來,他說的“操部兵馬雖少,悉勇健士也!皆一擋百”,“孫校尉部的兵卒,無有操部精銳”,這兩句話倒是不假。他是東海都尉,負責東海的治安。東海乃是州治所在之地,荀貞撥給他的部曲,自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因而人數雖少,戰力卻的確可稱頭等。
孫觀瞥了他眼,心道:“南蠻子!你當老子真是想做先鋒么?你若搶,就給你!”
孫觀等泰山諸將,除掉叛亂被殺的昌豨不說,余下的那些現被荀貞分別調任,臧霸屯陰平,孫康改屬樂進,屯兗州,可以說,原先那個人多勢眾的泰山軍事集團,早已無有當年之勢了。亂世年間,既非主君的嫡系,那唯一能夠依仗存身的就是手下的部隊了,孫觀而今是很生了點“危機意識”的,總是擔憂有朝一日,當自己的部曲被損耗得差不多時,會被荀貞奪去軍職。適才的請為先鋒,其實不過是他的表忠之言罷了,凌操愿搶先鋒,他自是十分樂意讓賢。
荀成心道:“袁本初兩次大敗公孫瓚,聲威正盛,今援平原,我部兵少,我方憂士氣或會不高,而孫觀、凌操爭相求為先鋒。孫觀倒也罷了,凌操斗志昂揚;我觀陳午、陳到,亦神色如常,無有畏懼。這是軍心可用啊!”不復再有士氣方面的憂慮,笑道,“我部還沒拔營,選任先鋒為時尚早。等到了歷城,待與袁譚接戰時,孫校尉、凌都尉再來搶先鋒不遲!”
孫觀、吳敦、尹禮、陳到、陳午、凌操、太史慈幾將,都是要跟著去歷城的。華歆、劉謙、孫乾,都是青州人,也是要跟著從軍的。
便在帳中的此回戰前軍議中,荀成定下留羊琮、高堂隆兩人,及王融,領兵兩千,留戍泰山郡。王融是王匡的從弟,荀貞攻泰山時,他為了給王匡報仇,主動給荀貞做內應,荀貞任他為慕義都尉。
次日,荀成領各部步騎,共五千余,拔營起寨,西向而行,往歷城去。
……
平原郡,平原縣外。
袁譚接到軍報,展開略看,神色微變,馬上召見辛評、郭圖、張郃等文武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