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陳買、荀成、田楷,心照不宣地結成了一個同盟,那么對歷城的安危,荀成、趙云就能放心許多,他倆就不僅能夠較為專注地與袁譚戰斗,且他倆部中可用之投入平原郡戰場的部隊也就會因之增多。
田楷目前尚有兵兩三千人,荀貞所遣的荀成部,兵馬估計在三千到五千間,歷城的徐州守兵兩千上下,陳買所率萬余。加在一起,田楷、荀成、陳買三方,共有可戰之步騎兩萬余眾了。
在兵力的數量上,已經超過了袁譚部。
卻是說了,袁譚不是可以調曹操的部隊來幫忙么?
他的確是可以調,但曹操連敗,其現有之部曲,很多都是新招募到的,戰斗力不強,是其一;荀貞分濟陰郡西,與東郡接壤的離狐等五縣,別設離狐郡,以東郡人、悍將潘璋屯駐之,這個離狐郡,其實就是個軍事區,潘璋所駐在之離狐縣的縣城,距離東郡的郡治濮陽,僅僅四五十里地,其間且無什么險隘,朝發夕至,老實說,對曹操真的是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故是,曹操能調去幫袁譚的兵馬,頂多也就萬人,此是其二,其一、其二兩個緣故,就決定了曹操只能給袁譚錦上添花,無法給他雪中送炭,袁譚是不能依仗於他的。
接到陳買統兵萬余,將至濟南郡的軍報,袁譚再次召請辛評、郭圖、張郃計議。
討論過后。
郭圖說道:“田楷、陳買、荀貞,這三個人,互相之間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且他三人俱對青州有貪圖之念,他們就算是因為畏懼我冀州兵銳,而暫時結成了同盟,我料之,這個同盟也必是極不穩固的,早晚他們會反目成仇,自相攻斗。
“誠如仲治適才所言,現今他們三方結盟,形勢稍不利於我,眼下之計,確是可以用趙公說和明公與公孫瓚為由,暫先撤軍。等到他們三方內斗之后,使君趁其隙,再提兵來坐收漁利!”
仲治,是辛評的字。辛評與郭圖的年齡相仿,兩人又是老鄉,彼此的關系很是親近。
“趙公說和明公與公孫瓚”,這個“趙公”,說的是趙岐。
去年,李傕、郭汜掌了朝權以后,遣太傅馬日磾持節撫慰天下,以趙岐為副。馬日磾后在南陽被袁術扣留,王節也被袁術奪了去,著實是憤懣不堪;趙岐去了冀州,則是非常受到袁紹的禮重。正好公孫瓚懷恨被袁紹哄騙,南侵冀州,趙岐遂出面為袁紹和公孫瓚兩人說和,但當時公孫瓚兵強馬壯,卻是自然不肯,拒絕了他。遂有界橋之戰。前不久,便在袁紹再戰再捷,又在龍湊獲得勝利后,在沮授等人的暗示和推動下,趙岐又出面做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和事老。公孫瓚連吃了兩場大敗仗,這回沒了上次的傲慢,而袁紹這邊之所以會讓沮授等暗示趙岐,本就是袁紹急著收拾冀州,也不想再與公孫瓚打下去了。由是,趙岐此回的說和,竟是得到了公孫瓚與袁紹兩人的配合,不僅都愿罷兵,兩邊還商量著結個親家。
公孫瓚、袁紹的愿意罷兵,都只是權宜之策,兩人都不是真心的。
也所以,雖是那頭都肯罷兵,還商量結親,而這廂之前,袁譚該打田楷,仍舊是打。
不過,現下青州的局勢有變,卻是可以把趙岐說和這事兒拿出,做個撤兵的理由了。一則,顯得不是怕了荀貞、陳買,二來,也能順便得個忠心漢室、尊敬名臣的聲譽。
袁譚問張郃,說道:“君何見也?”
張郃說道:“辛君、郭君所言甚是,郃無異議。”
就此定下撤兵。
兩天后的清晨,兩眼血絲,嘴唇起皮,連著多少天沒睡著過覺的田楷,得到了城頭守將的飛奔急報:“使君,冀州兵撤了!”
長久的重壓之下,田楷懷疑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錯,問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