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當時教他,說,到郾縣后,不必急著攻城,等候孫堅援兵就是,料孫堅來救郾縣之兵,必只會是他的別部,人馬應不會太多,至多不過千把子人,等他們渡河之時,魏越可以“半渡而擊之”,從而以此獲得一場大勝。
魏越遵從呂布的命令,這些天來,也就“老老實實”地一直等著“孫堅別部”來救郾縣,摩拳擦掌地期待能夠取得一個不遜色於張遼於短短一天內就攻下舞陽的戰功,卻是沒料到,堅兵來是果然來了,但來的,卻不是“孫堅別部”,而居然是孫堅部的主力。
現今郾縣的縣城尚未攻下,部下的兵馬只有千人,前有堅城、外有敵援,這場仗可該怎么打?
饒是魏越勇悍,這時心中也不免打鼓。
之前的一個念頭重新浮上腦海。
之前他也曾擔憂過,萬一孫堅部來的不是“別部”,而是“主力”的話,該怎么辦?沒有其它對策,他只有放棄郾縣,撤往定陵,與呂布會合,然后在定陵縣,與孫堅部決戰。
魏越躊躇心道:“眼前所來的堅兵,必是孫文臺的主力無疑。我以千人之眾,絕非是其對手。罷了,我且舍了郾縣,撤去定陵便是!”
卻見對岸的孫堅部,沒有立刻渡河的意思,而是在遠離岸邊數里的地方,挑選了塊平地,開始筑營,他心中一動,又想道,“河兩岸的船只,早被我燒毀一空,方今春天,雨水綿綿,此河雖不很寬,如今亦頗水深,無船是渡不得的,且現下天已深暮,又馬上入夜了,夜晚無船,更是無法逾渡,想來堅兵應是見暫時無法渡河,故打算在對岸歇息一夜,明天再做強渡籌劃的了。我卻是不需急著撤走。”
魏越不愿立刻就撤,無有別的緣由,這些天圍攻郾縣,郾縣的城池盡管沒有攻下,周邊附近的鄉里,則都被他的兵馬搶掠一空,實在是搶到了許多的財貨,這些財貨,他不舍得丟下。正好見孫堅部似無今天渡河之意,他尋思著,恰好借此機會,把財貨收拾收拾,隨軍帶走。
財貨雖是要緊,到底孫堅的主力就在對岸,壓力很大,時間緊急,須得爭分奪秒。
魏越想到就做。
他留下了百余步騎兵士,監視對岸的孫策部動靜,帶著余下的兵卒,趕回營中,一疊聲地催促親信們,趕緊把掠來的財貨裝車,同時倒也警惕,又遣出了十余騎兵,在郾縣城外設立警戒,以防城中因見援兵來到,而出城偷襲。
下達完了這兩道命令,魏越不忘派軍吏急赴定陵,給呂布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