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邊章、韓遂,亂於涼州,中郎將董卓奉旨前往抵御,未見成效。中平三年,司空張溫,被朝廷拜為行車騎將軍,代董卓總討邊章之役。張溫奏請吾父參軍事,吾父參贊軍事有功,因得朝名,遷拜議郎。
“中平四年,長沙歐興反叛,自稱將軍,聚眾萬人,攻圍城邑,吾父臨危受命,遷任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吾父到郡,揀選良吏,對他們說‘治理百姓的任務,付與君等,至於討賊,付與太守’。吾父遂率領將士,謀劃方略,不過旬月之間,即剿滅歐興,威震長沙!時零陵、桂陽亦有叛賊,依我漢家規制,無詔令,二千石不得出本境也,然為國家計,吾父敢於擔責,竟率部出界征討,對部將們說:‘我這次越界征討,是因為零陵、桂陽的官吏向我求救,我這是為了保全我漢家的百姓,如果因此獲罪,我無愧於天下。’零陵、桂陽之賊,聞吾父將來,聞風逃遁。朝廷檢錄吾父前后戰功,乃拜吾父為烏程侯。
“中平六年,大將軍何進為閹宦所害,董卓擅行廢立,執掌朝中權柄,在京橫行跋扈,恣意妄為。昔,吾父從張溫討邊章、韓遂時,因見董卓出言不遜,曾建議張溫,可以按照軍法把他殺掉,張溫不肯從之,而至此時,董卓果亂朝廷!吾父聞之,撫膺長嘆:‘張溫當日若聽我言,朝廷今天哪會有如此浩劫?’天下州郡,共起兵討董,吾父毅然決然,也起兵於長沙,遂北上豫、兗,參與討董。時討董諸將,亦袁本初、張孟卓為首,彼等多屯兵於酸棗,日日高會飲宴,如此而已,皆懼董卓之淫威,不敢進戰,只有吾父與荀徐州,勇敢進戰。最終,收復洛陽!后因為荀徐州的上表舉薦,朝廷拜吾父為豫州刺史。
“公等!吾父以往的歷戰,公等多都跟隨左右,這些赫赫的戰功,吾父對國家的忠誠,不用我多說,公等自是比我更加清楚的!
“自任豫州刺史到現在,吾父在境內,禮重士大夫,招攬流民,安撫百姓,豫州士人、百姓,無不對我父親稱頌有加。這些,公等也都是親眼所見!
“卻那呂布,本丁原之義子也,認董卓為義父,殺丁原,后又為自己的權勢利益而殺董卓,遂亂長安,倉皇東竄,若喪家之犬,先投河北袁本初,因其驕橫自大,不為本初所容,乃復投南陽袁公路,袁公路遂使其犯我汝南。呂布在汝南屠戮百姓,欺辱士人,搞得民怨沸騰,吾父幾次責備於他,他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又犯我潁川。吾父忍無可忍,於是親率兵往去征討,戰於郾縣,獲勝在即,而卻那呂奉先卻使陰謀詭計,暗箭傷人,吾父竟為其所害,慘死林中亂箭之下!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被任豫州刺史以后,君等都來賀喜,吾父卻面無喜色而懷憂,我那天晚上問我父親:‘今掌豫州矣,何為不喜哉?’吾父對我說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夜色之中,他西望長安,與我言道,‘現在天子蒙塵,奸賊肆虐,我等既然身為漢臣,那就應該盡快地把天子救出,迎天子還都於洛陽,如此才是’!”
說到這里,孫策閉上眼睛,仰面朝上,他深深的呼了幾口氣,把頭低下,睜開眼,再次看向主人,滿臉悲憤激昂之氣,接著說道:“卻因為呂布這個反復狡詐,無恥之徒,吾父忠君報國的志愿未成,而今以身付國!諸公!我與公等身為漢臣,不殺掉呂布這個亂我漢家天下的奸賊,是為不忠;我身為人子,不為吾父報仇,是為不孝。我雖然年少,也沒有什么才德,然此不忠不孝之人,我卻也是不愿意,也絕不肯當的。”
說到這里,他抽出腰中之劍,劍斜斜向前而指,慨然說道,“不報父仇,不為人子;不除奸賊,不為人臣。誓殺呂布!為吾父報仇,為國家除害!”
朱治、吳景等人都是跟從孫堅很多年的,就像孫策說的一樣,對孫堅的過往經歷十分清楚,孫堅過去的經歷,的確就是這個樣子。在聽孫策說的時候,吳景等人也都想起了孫堅之前好幾次對他們講過的先打下南陽,然后再打下荊州,帶領大家還家鄉的雄心壯志,一個個都是眼眶濕潤,淚流不止。
當下聽了孫策的慨然之語,諸將紛紛舉臂,齊聲高呼:“不為明公報仇,難為人臣!誓殺呂布小兒!”
不但堂中吳景等人他們在高呼,院中的其的吏員、軍將在聽到堂中諸人的呼聲后,也都有樣學樣,如此同樣的高聲呼喊。
這高呼之聲,沖破州府大院,直上云霄。那天空的烏云竟也似因這悲痛慷慨的大呼之聲,而為之一頓。東邊的天空,猛然打了一聲悶雷,隨即春雷滾滾,大雨嘩啦啦地淋落下來。
祭奠完孫堅之后,當天晚上,孫策即招吳景、朱治等人齊來議事,一同商議下邊對策。
吳景、朱治等人絡繹來到。
大家到了之后,分主次落座。
只見滿堂之上十幾個人,一個個都是眼睛紅腫,腫得像個桃子似的,因為白天的時候哭喊之聲都非常大,眾人的聲音大多也十分嘶啞。
吳景,朱治落坐之后,先安慰孫策。
孫策說道:“公等的心意我都知道,但現在,這些話就不必說了。撫慰吾父在天之靈的最好辦法,公等與我想來應是一樣的清楚,那就是早日殺掉呂布,為吾父報仇!
“程公這兩天數次飛檄急報,呂布分兵兩路,一路由張遼去攻陽翟,一路由他親率,已到召陵城下,攻城甚急,日夜攻打不停。召陵如失,則召陵距我平輿,不過百里之遠,我平輿必將危矣!如下該如何應對,公等都有什么良策?盡請都說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