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愔進堂,向李通行禮,說道:“未知將軍駕到,有失遠迎,還請贖罪!”
李通說道:“荀公,不要多禮了。你快快請坐,我有急事與你商量。”
荀愔坐下,問道:“是何急事?”
李通就把孫策的檄文拿給荀愔看。
荀愔還沒看完,面色已是陡變,抬起頭來,說道:“孫使君戰死了?”
李通說道:“可不是嘛!孫將軍這一死,豫州恐怕就危險了啊!荀公,你說現在咱們該怎么辦才好?”說著,李通指了指那道檄文,接著說道,“孫郎他想要攻襲褒信,以解豫州此危,央求我軍相助。荀公,你說咱們是助他還是不助?”
荀愔沉下氣來,繼續把那檄文看完,將之放下,摸著胡須,思忖了會兒,說道:“將軍,你意下何如?”
李通說道:“孫郎此策,我以為太過危險。呂布現在雖然不在褒信,可是一則,褒信不是沒有兵馬守備的,且留守褒信的呂布兵馬為數還不少;二來,從平輿到褒信,需要渡過澺水,褒信守軍只要把此水守住,使孫郎不得渡之,那孫郎奔襲褒信,恐就要無功而返。
“而褒信若是不能打下,孫將軍戰死,已動豫州軍心,孫郎再失利褒信,士氣必然會低沉到極點,召陵、平輿說不定就會守不住了!……荀公,平輿一失,我汝陰亦將難保。”
荀愔說道:“聽將軍的意思,是不太贊同相助孫郎奔襲褒信這條計策?”
李通問荀,愔說道:“荀公,你覺得呢?”
荀愔這個時候,思路已經比較清晰了。
他雖然不擅軍事,孫策的這條計策讓他去想的話,他想不出來,但計策放在了眼前,他倒是能看出好壞的,因對李通說道:“以我之見,孫郎此策,倒是可以行。”
李通問道:“如何可行?”
荀愔說道:“如將軍所言,孫使君戰死,現在豫州兵肯定軍心惶恐,呂布的部隊則一定是士氣正盛,如果只守召陵,首先,只怕不一定守得住。退一步講,就算能守得住,但是袁公路路一定會派兵支援呂布的,那么到了那個時候,呂布打召陵,袁公路由汝南南部,進攻平輿,是召陵、平輿區區百里之間,將迎對呂布、袁公路兩路軍馬的圍攻,那最終一定是難逃敗亡之結局。那么當此之時,就不能用尋常之策來應對這個危局了!奔襲褒信,正是破局之法。”
李通喃喃說道:“破局之法?”
荀愔說道:“將軍,如果把守召陵視做是堂堂之正的話,那么襲攻褒信,就是用奇。一正一奇,是所謂正奇兼備。愔雖不善兵事,然亦聞之,正奇兼備,取勝之術也。”
李通說道:“可是,即便正奇兼備,褒信,只怕也是不會那么容易被打下的吧!”
荀愔說道:“只憑孫郎一部兵馬,褒信自然是不會那么容易被打下的,就像你剛才說的,只要褒信在澺水沿線設防,孫郎不得渡水,那褒信他就打不下。可現在孫郎不是向你我求援了么?加上我軍,這褒信,還真就不見得打不下。”
李通見荀愔如似胸有成竹,說道:“荀公,你是不是已有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