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荀貞為何在戲志才提出劉備這個人選時,沒有當時同意,而在此時,又主動提出?這是因為,想來想去,荀貞實在是找不到更合適的人了,無奈之下,只好接受了戲志才的建議。
劉備雖是盡力掩飾心情,荀貞豈能看不出他的驚喜?
荀貞心道:“諸將皆以為我待玄德厚,而我一再不用玄德任方面,若久之,諸將必疑焉。與其諸將疑,背后議論,不如我今且用他。”
之所以決定用劉備為此次援汝南之主將,除掉無別人可用,及荀貞想的這個原因外,還有兩個原因:根據劉備在原本歷史中的表現,此人雖然終不為人下,但把他派去馳援汝南之后,完全可以把他再調回,此其一;荀貞現下今非昔比,良臣、武將,其帳下可謂文武濟濟,只一個劉備,還能翻了天么?荀貞相信他是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的,此其二。
劉備歡天喜地的領了這個重任,拜辭荀貞而出。
他走后不久,又來一人求見荀貞,乃是孔德。
孔德進到帳中,俯拜在地,說道:“明公,下吏孔德拜見明公。”
荀貞說道:“孔君,你夤夜求見,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么?”
孔德抬起頭來,見帳中無有外人,便往前膝行了幾步,靠近荀貞的座席之前,放低聲音,說道:“明公,現在汝南的形勢十分危急,孫郎雖然英武,然呂布,海內之悍將也,袁氏四世三公,袁術挾其家之望,二人若是并攻汝南,下吏以為,孫郎斷難御敵守境。”
“我已決定,用玄德為將,至遲后日,就發兵往援伯符。”
孔德說道:“明公,呂布悍將,袁術名高,只以劉將軍遣兵往援,恐難功成。況則,孫郎畢竟年少,德望不足,且雖孫豫州忠烈名著,漢之忠臣也,而其家非為名族,下吏深憂,便是擊退呂布、袁術,單以孫郎之德名、家聲,恐怕還是難以安撫境內的。”
他再次往前膝行幾步,說道,“下吏斗膽,敢請明公親率兵往援之!下吏身在豫州,知豫州之人情,敢報於明公,豫州士人,盼望明公都如赤子之盼嬰兒,大旱之盼云霓也。”
孔德這話說的有點隱晦,其意似是含糊不清,但荀貞聽出了他想要說的是什么,他分明是希望荀貞能夠趁孫堅戰死的時機,帶兵去把豫州給占下來,把豫州收為己有。
說老實話,不管是忠臣也好,奸臣也好,不管是好人也好,壞人也罷,每個人喜歡的都是忠義雙全的人,就算是壞人,他也喜歡忠義雙全的人,他不可能喜歡壞人的,何況荀貞他還不是壞人,所以他對孔德這樣身在曹營心在漢、背主忘義之人,他一直都沒什么好感。
但此時聽了孔德的話,荀貞倒是沒有發怒,而是皺起眉頭,說道:“伯符尊我為師,文臺與我情同兄弟,豫州如今有難,我自然不會不救。君請放心,汝南,我是一定會幫伯符保住的。”
孔德聽了這話,說道:“明公,你不打算親自帶兵去援么?”
荀貞不想與孔德多說,對孔德說道:“孔君,我已經寫好了給朝廷的上表,表伯符繼文臺之任,接任豫州刺史。這道上表,我明天就會派人送呈朝中。你,不要在合鄉多留了,明天你就回平輿去吧!把我上表朝中,表伯符為豫州刺史和至遲后天玄德就能率兵西去援助汝南,以及我會傳檄汝陰的李通、荀愔,叫他兩人相助伯符這三件事,你及早稟與伯符知曉。
“并且告訴他,至多半月,我就能擊敗孟德,回援於他。也就是說,他只要能守住汝南半月,我就會親率援兵趕到。”
孔德不敢再多說什么,俯拜應道:“諾!”
卻倒退出到帳外,明亮的月色下,孔德在帳外高大的軍旗下站了一會兒,他喃喃說道:“只用半個月就能擊敗曹孟德,這恐怕不好做到吧!鎮東,他是想怎么打這一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