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如曹操所料,直到亢父城都已經看不到了,也沒有見到荀攸、樂進的兵馬出城進攻。
——事實上,在看到曹操撤兵的時候,城中也是動過追擊心思的。樂進那會兒就對荀攸說道:“使君,明公前時遣人來告之我等,說他要進攻陳留,調回張邈之部,以解我亢父之圍,現在曹孟德撤軍,是不是明公已經功成,曹孟德因是不得不撤?我軍要不要出城追擊?”
但荀攸不贊成樂進的建議,說道:“曹孟德用兵狡詐多端,他現在撤兵,雖然可能會是明公已經打敗了張邈,他不得不撤,但以他用兵,就算是撤,他也不會毫無戒備,如果咱們貿然出城追擊,中了他的埋伏,反而不妙。文謙,我部守城多日,兵士疲憊,如果中伏,必然大敗,因此與其追擊,不如不追。”
荀攸說的這話,也是很有道理的,之前曹操攻打亢父的時候,就曾經用過計,以試圖調出亢父守卒。樂進聽了,以為然,就不再提追擊之事。於是兩人就這么看著曹操帶兵撤走。
卻說曹操從亢父撤了,路上不停,沿著泗水一路西行,因從乘氏到昌邑需要渡兩次水,而從亢父到濟陰,只需渡水一次,所以於這日,倒是被曹操搶在荀貞之前到了昌邑城中。
入到昌邑城,尚未半日,軍報一道一道的接來。
先是第一道軍報:荀貞率部到了昌邑城西。
繼於這天晚上又得第二道軍報:荀攸、樂進兩人已率部出亢父,往昌邑來。
又第二天下午,得第三道軍報:又有一軍從東邊殺來,這支部隊就正是原先在泗水東岸的那支徐州兵。曹操一撤,曹操設置在泗水西岸渡口的守兵自然也就撤了,故是這支部隊能夠得以輕松渡河,不過畢竟是需要渡河,且距離稍遠,所以殺來昌邑的消息到昌邑城中最晚。
接下來數日內,荀攸、樂進部和泗水東岸之部,相繼抵至昌邑城外。
頓時之間,徐州兵三面圍城。
城圍之后,荀貞沒有立刻發動攻勢,只管催促各部筑造營壘,打造攻城器械。
同時,荀貞下令,把打造出來的投石車、云梯等等攻城器械,加上原本隨著部隊帶來的那些器械,全都擺放到城上守卒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於城外三面,擺得整整齊齊。
這些器械都非常高大,單只一架,就已很給人以震懾,數十架環城而放,給人的震懾更大。
已經造好的和原本就有的擺放駭人,而在這些器械的旁邊,又有兵卒和從軍的民夫在繼續打造新的器械,有的造好了一半,有的造成了一大半,一副熱火朝天的場面。
并且在器械陣地的旁邊,荀貞命令戰士把軍中所帶的弓矢、弓弩等等兵器,也都拿出來,堆積如小山也似,放成一堆,耀目於陽光之下,任由城中觀看。
又同時,征發附近的百姓在城外建造土山,——這是攻城時的一種常用辦法,在城外建造起一座比城墻更高的土山,山頂是平的,可以放置投石車於其上,也可以放弓弩手於其上,亦即等於說是自己建造了一個制高點,由此俯瞰城內,居高臨下地向城內投石、射箭。
種種措施,雖然沒有立刻攻城,但這明顯是攻心之計,給城中的守卒造成了極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