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軍將挽弓搭箭,朝城上射了一封箭書上來。
城頭的兵卒拾到箭書,無人敢看。
按照軍法,守卒若私看城外敵軍射來的東西,那是要砍頭的,不但要砍這個守卒的頭,包括他同隊兵士的頭也都統統砍掉,此為連坐之法,也是為了能夠讓兵士們互相監督。
故是,拾到箭書的守卒就在他同隊兵士的監視下,把箭書呈給了隊率。隊率也不敢看,又拿箭書呈曲軍侯。一層一層往上送,最終送到了曹操手中。
曹操打開箭書來看,一眼認出,是荀貞的親筆字跡。
箭書上寫道:“憶昔討董,卿與我并肩進戰,志同道合,欲為朝廷剿賊,種種情形,仿尚如昨,而今時今日,卿與我對壘昌邑內外!卿當年贈我的虎頭磐囊,我日攜配於身,常常摸索,鞶囊已舊矣!吾聞諺云:人不如故。今卿我為敵,亦陰差陽錯,可以使人發一節嘆。
“當年討董,袁本初按兵不動,不肯進戰,時海內明見之士,已皆知其人心懷叵測,雖其家世受漢恩,然其人實無忠君之念也。卿堪稱今世之英雄,今卻為虎作倀,甘為本初爪牙,每思及此,復使人十分心痛。
“於今我與卿會獵昌邑,我圍城三面而缺一面,非因兵馬不足故也,而是看在你我昔日的情分上,不肯把事做絕。荀成、趙云已攻入東郡,孫伯符已敗呂布,即將馳援而至,與我共擊昌邑。張孟卓膽小鼠輩,被我設伏敗后,現他龜縮陳留境內,不敢外出一步。孟德,卿現是外無援兵,困守孤城,早晚昌邑為我有矣!
“望卿回念往日忠君報國之心,盼卿知過而改,不再為本初鷹犬,為天下人唾,然后,愿如卿我攜手同討董卓之故事,我敢愿與卿聯兵,掃定海內,迎天子還於舊都,復興我漢室江山。
“此我衷心之語,卿若肯從,我倒履相迎,且將表卿兗州刺史。然若卿一意孤行,頑不悔改,則我空出的北門,就是留給卿撤軍而走的。我實不愿與卿刀矛相見,兵戈相向。
“孟德,卿自亢父狼狽竄到昌邑,繼而又被我圍城至今,想來你不僅夜不能寐,朝夕飲食,肯定亦頗缺乏,我為卿備了美酒兩壇,好羊百頭,及我前日於附近林間,親打到的野鹿一頭。諸物我會於暮時,把之放到城北門下,卿可差人去取。”
看完荀貞的這封信,萬潛、薛悌等人齊齊目觀曹操,似如等他三度大笑。
可是終究沒有等來,只看到曹操拈著信紙,目落其上,反復再讀,半晌沒有說話。
卻也無怪曹操無言,荀貞的這封信,當真是占盡了道義的制高點,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
看他信中說的這些話,好像都是對的,但追究其字面言語后的意思,品味其中含義,卻又怎么都覺得那味道不太對,分明很多都是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如果換一個度量淺的人看到這信的這內容,恐怕當場就被氣得怒不可遏,曹操能看信半天,不言不語,已算是了不得了。
程立見曹操許久不出聲,出言問道:“明公,箭書中是何言語?”
曹操就把這箭書給程立等人觀看,笑道:“你們看吧,這是貞之寫給我的。”
程立、薛悌、萬潛等人傳著輪流把這箭書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