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再做計議。
侯成二度提出,應當立刻傳報呂布,請呂布回兵來援。
他說道:“我軍諸將、兵士家眷皆在褒信,褒信如失,軍心必亂,明公又何能以可取召陵?”
此話在理,宋憲只好接受了侯成的意見。
兩人便派遣軍吏懸城而出,趕去召陵去向呂布求援。
——卻是說了,加上荀貞補充給劉備的兵馬,其所部不是也才三四千人?為何變成了萬人之多?這是因為在來褒信的路上,他經過汝陰,在汝陰,他與荀愔定計,把汝陰當地的百姓帶了許多入他部中,這是其一;其二,他在快到褒信城外時,又用雜草之類在地上卷起塵土,更進一步的虛張聲勢,所以從城上看去,好像他竟有萬人之眾這么多。
宋憲、侯成所遣之吏下到城外,偷摸摸地朝西邊的召陵去,他自以為行蹤秘密,卻實已被孫策部的斥候發現,卻因孫策不許阻截城中外出之使的命令,斥候任他而去了。那吏哪里知道還經歷了這么一番驚心動魄的事情,渾然不覺的,緊急趕去召陵,向呂布報信。
到了召陵城外,入進呂布營中,這吏向呂布稟報褒信被圍的緊急軍報。
呂布大驚失色。說道:“褒信被孫策圍攻?”
那吏說道:“正是,明公!”
呂布問道:“孫策何時去襲的褒信?”
那吏說道:“孫策圍城已十多日了。”
呂布問道:“為何不及早來報?”
那吏答道:“宋校尉說,明公如果能夠打下召陵,兵攻平輿,則褒信之圍不救自解,是以未及早報與明公。”
呂布說道:“之前不報,那為何現在……”
話說到這里,呂布自己把話停下,他已經醒悟過來,之所以之前不報,現下來報,不用問,自是因褒信城現下已經快要守不住,或者至少是已經陷入到比較危險的境地了。
呂布起身,搓著手,在帳中轉來轉去,說道:“我說怎么未見孫策來援平輿,我以為他是懼我威名,因躲在平輿,不敢來戰,卻沒料到此子居然如此膽色,襲我褒信!”
帳中高雅、氾嶷諸將都在,氾嶷問道:“敢問明公,當下欲何以應對?”
呂布猶豫再三,說道:“我與卿等家眷都在褒信,褒信如失,孫策驅趕我等家眷和兵卒家眷來至召陵城外,則我軍心自亂,不戰而敗也,現今看來,只能暫舍平輿,回援褒信了!”
一將急聲說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