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人說道:“卻只恐孫策他若不上當,如何是好。”
侯成說道:“這也無妨,我自有計策誘他渡水來。”
那軍吏問道:“敢問校尉,是何計策?”
侯成說道:“他率兵奇襲咱們褒信,想要的是一個出其不意的效果,那咱們就滿足他,裝作軍心惶恐,士氣低落,以此來誘他渡水來擊,想那孫伯符,嘴上的胡子還沒長全,是個黃毛小子,我又聞他與其父一樣,性子輕剽,見我軍士氣低落,他勢必大喜不已,定就會揮兵渡水,這樣,不就把他誘過來,一樣可以半渡而擊之了么?”
左右軍吏聞言,對侯成更是嘆服。
就按侯成此計,待孫策部隊到達河邊之后,侯成所部兵馬,便把旗幟搞亂,整個部隊的陣型亦看似零七八落,以引誘孫策冒進。
卻等待未久,果然見孫策催兵渡水。
侯成大喜,說道:“孫策小兒,中我計矣。”當即下令,催促部曲進戰。
侯成兵馬向前,遙見渡河的孫策部隊,應是因為突然見侯成部前來進攻,而頓時慌亂,侯成越發歡喜,催促部曲加快趕往河邊進擊。不意就在侯成所部剛剛到達河邊,還沒有與孫策渡水之部交手,忽聞得鼓聲大響,侯成顧目望去,見是東邊殺出了一彪兵馬。
那部兵馬前頭高舉一旗,正是李通所部。
對岸的孫策部見李通的伏兵已起,於是亦吶喊殺來。
一部從河對岸殺來,一部從河東面殺來,兩面夾擊,把侯成所部殺了個人仰馬翻。
侯成大敗而歸,狼狽地逃回城中,見到宋憲,說了戰敗的經過,大罵孫策不止。
宋憲對侯成說道:“是你我一時不察,沒有想到李通會搶先伏兵於外。將軍出城邀戰,大敗而歸,孫策、李通接下來必會進圍我褒信之城。當前之計,你我當固守城池,不可再浪戰了。”
侯成吃了一場敗仗,對孫策的小看少了三分,一時沒有別計,就聽了宋憲之言。
於是,兩人固守城池。
孫策部順利渡河,到至褒信城下,與李通部合兵,再三搦戰,城中就是不應。
如此這般,孫策與李通圍城攻打數日。
侯成見不得孫策耀武揚威的樣子,與宋憲說道:“也不能就這么任他攻城不止!咱們是不是遣人出城,去報明公,請明公分兵來援?內外夾擊,擒此小賊!”
宋乾以為不可,說道:“孫伯符之所以來攻我褒信者,我猜測其意正是為了調明公從召陵回援我褒信,咱們不能中他的計。今孫伯符、李通雖然攻城甚急,然我觀其兩部兵馬,合計不過萬人,我城中手卒三千余,加上兵士家屬及城中百姓,以此守城,綽綽有余。又何須急報明公,分明公之心呢?等明公打下了召陵,進而攻取平輿之時,這孫策進退失據,我褒信之圍,自然而然地也就解了。”
宋憲的這般分析卻是正理,侯成因聽從了他的意見,兩人繼續守城。
卻又再守城數日,一支兵馬從東北方向來到。
宋憲、侯成聞報,急忙登城觀看,遙觀那兵馬旗幟,原來是劉備率部到了。望劉備所部之兵,旗幟盛大,前后迤邐數里,估算之,竟是不下萬眾!宋憲、侯成相顧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