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那呂布此前曾經多次向袁術索要軍械,其部本來的裝備就不錯,郾縣一戰,他大敗孫堅,又得到了大量的繳獲,故此而下呂布所部將士的鎧甲、軍械,自然而然的就更加好了。
且呂布所部,騎兵較多,騎兵本就比步卒更震人耳目,成群結隊地驅騎馳於原野之上,卷起塵土滾滾,配上側邊明盔亮甲,隊列整齊的步卒部隊,此時觀之,當真給人以相當震撼之感。
觀看軍容多時,心中大概有數,孫策、劉備、李通等還入營中。
李通自歸本營去了,劉備跟著孫策一起,去了他的帳中。
兩人在帳中坐下,劉備對孫策說道:“孫郎,我見你適才觀望呂布軍容時,面上似現憂色,敢問之,君可是在擔憂呂布所部兵強馬壯么?”
孫策說道:“前得程公等急報,知呂布來援褒信,故我遂設伏兵於途以待之,望能先挫其銳,卻呂布未中我計,今其已到褒信城外,誠如劉公所言,的確軍容頗盛,這倒也就罷了,關鍵是昨日咱們不是得到軍報,說張勛、樂就已率南陽兵,到了北宜春一帶么?若其二部合為一處,共來解褒信之圍,而召陵軍外被高順所迫,不能前來助我,劉公,我恐你我不能勝之。”
孫堅與荀貞同輩,孫策對荀貞執弟子禮,是荀貞的晚輩,而劉備與荀貞“情同兄弟”,等於是孫策的長輩,是以孫策對劉備甚是敬重,稱他以“公”。“前得程公等急報”云云,呂布撤圍南下,程普等雖因士氣關系和高順在外阻擋之故,沒法追擊,但卻當然是會將此情況急報給孫策知曉的,因是,孫策於前幾天,就已知了呂布率兵來褒信并及高順尚在召陵外此二事。
劉備笑道:“孫郎,此有何憂!”
孫策聽劉備這話意思不對,心中想道:“莫非劉公有計?”便就問他,說道,“公此話怎講?”
劉備說道:“孫郎,我有一計,足可保你能勝呂布,且能為孫豫州報仇雪恨。”
孫策問道:“敢問公是何計也?”
劉備便如此這般,對孫策講說了一番。
孫策聽了,大喜說道:“公此計妙也,若按公此策,我確實無憂了!”
當日不提。
次日孫策傳下令去,令從營中選出精卒兩千,配上劉備自選出的本部精卒千人,總共三千兵,於這天入夜之后,悄悄出了軍營,往西北而去。疾行一夜,天亮略作休息,隨之繼續西北行。
卻原來,劉備獻給孫策的計謀是:留下主力,繼續駐於褒信城北,與城中守卒及呂布所部對壘,然后他兩人則趁呂布兵馬初到,前幾天肯定主要會是筑營,而不會搦戰的機會,引精卒悄悄出營,奔襲召陵,先敗高順,隨后合召陵守卒、平輿部隊,傾師南下,再來與呂布決戰。
不得不說,劉備此策,的確不錯。
孫策、劉備兩人聯兵,倍道兼行,行軍神速,兩百多里地,用了不到兩天即至召陵城外。
兵到召陵,孫策、劉備當天發起進攻。
城內程普、孫輔、韓當等將遙指孫策、劉備將旗,鼓勵士氣,與軍士們說道:“孫郎親領精卒來救吾等,劉玄德,荀鎮東之愛將也,徐州精銳亦皆到也!今我內外夾擊,高順孤軍而已?勝之何難?生擒高順者,賞百金!陷陣者,亦同賞!”守卒士氣大振。
於是,程普等將親自率領守兵,從城中殺出。
高順雖善戰,擋不了兩面的夾攻,其部剩存的陷陣營兵士縱勇,而韓當及劉備帳下的成定、石關等也是勇士,鏖戰半日,高順部不敵,遂乃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