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說道:“大呂亭,直觀其字,確實是個美名,有利於呂布,但是諧音呢?”
樂就說道:“諧音?”
“諧音豈不就是打呂亭么?”
樂就聽了,倒吸一口涼氣,說道:“哎呀,將軍此言甚是!如此說來,呂布在褒信竟是必敗無疑了?”
張勛說道:“所以我認為你我不應該西撤到朗陵,而是應該現在就立即撤回南陽!”
樂就躊躇稍頃,語帶遺憾,說道:“就這么撤回南陽?未免可惜了之前的大好局面!”
張勛聽了樂就這話,心中想道:“當初聽聞孫文臺被呂布擒殺之后,明公若不是派我與樂就還有陳蘭、雷簿兩路兵馬,分入汝、潁,爭奪兩郡,而是肯表呂布為豫州刺史,與他同心協力,聯手取豫的話,則以明公在汝潁的盛名,用呂布之勇武敢斗,豫州何愁不得?只怕汝南、潁川,現在早已為我等聯手攻下,孫伯符已成階下囚矣!就是荀鎮東率兵援至,其又能何為?大好形勢毀於一旦,我與樂就不得不無功撤軍,此過不在我與樂就,在於明公!”
心中雖然這樣想,但這話,他肯定是不敢與樂就說的。
卻說張勛、樂就商議即畢,聞得荀貞兵馬已快到陽安,距離北宜春、安城不過近百里遠了,兩人遂便立即拔營起寨,向西而撤,經朗陵,還南陽去了。
張勛、樂就兩軍一撤,呂布那里很快就得到消息。
呂布在帳中跺地發怒,恨聲說道:“聞風而躥,兩個無膽鼠輩!”
氾嶷等將問道:“明公罵誰?”
呂布說道:“除了張勛、樂就,還能有誰?他二人如果不撤,我與他兩軍合力,何懼荀貞為?他倆人在北宜春、安城為我擋住荀貞部,我在這里急攻褒信,只要褒信打下,擒殺孫策,然后揮兵向西,與他二人聯手,足以擊敗荀貞!”
氾嶷等將說道:“將軍所言甚是,可是現在張勛、樂就已逃,現下我軍該當如何是好?”
呂布思來想去,無有好的對策,乃顧於高順,后悔地說道:“子向,悔不聽卿言!我是真不該不從召陵撤軍,而是應該先把召陵打下,再進攻平輿!如此,何有今日之困耶?”
高順是個忠直重義的人,盡管幾次進言,呂布都不肯聽,可他不像張勛,對呂布卻是并無半點的腹誹、埋怨,聽了呂布這話,他說道:“將軍,現下事不可為矣!張勛、樂就已走,荀鎮東部馬上就到褒信,他與孫伯符聯兵夾攻,我軍或非其敵,當下之際,莫過於先撤入南陽,只要能把我軍的實力保存住,想那荀鎮東他肯定是不可能在豫州長待的,如此,待其回到徐州之后,孫伯符小兒輩也,如何能是明公之敵?到至其時,明公自可再還攻汝南!”
沒有其他辦法,只好采納了高順的意見。
呂布說道:“也好,我正要去找袁公路討一討公道!”
乃在荀貞的部隊到達褒信之前,連同褒信城內的宋憲、侯成部一起,呂布率軍,帶上諸將和兵士們的家眷,并裹挾了丁壯數千,向西南撤走。
孫策、劉備、李通見之,從后追擊,高順率部阻擋,鏖戰一場,布軍得以順利撤退。
卻那呂布率兵退至南陽,見到袁術,呂布拔劍劃地,質問袁術,說道:“我奮不顧身地在汝南、潁川與孫堅惡戰經年,前於郾縣,苦戰而得將孫堅陣斬,所為者何?不是都為了將軍你么?我正待為將軍攻占汝南、潁川,以為將軍取得全豫之境,卻將軍為何不肯援我也就罷了,反而還派張勛、陳蘭等軍來爭汝南、潁川之地?致我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