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略作思忖,猜出了“另一個原因”,說道:“備知矣,韓公至南陽人也,熟悉南陽人物,并於南陽有盛名,如此袁公路、呂奉先若再犯我潁川,有他在郡,備可‘知彼’。”
荀貞頷首說道:“不錯,我留韓暨做你文佐,另一個原因正在於此。”
他頓了一頓,接著說道,“玄德,今潁川,遂已大致安定,然陳蘭、雷簿西竄入嵩高山中,此二賊南還南陽之路被斷,暫時他倆還不得南陽,我料接下來,他二人要么會西入河南尹,繞道還南陽,要么他二人,就會作亂於嵩高山周邊。若他二人竄出潁川,西入河南尹,則卿無須理會之,而若他二人以嵩高山為巢穴,亂我境中,卿則當務必將其殲滅之。”
劉備應道:“明公放心,備一定不會讓他兩賊作亂郡中!”
荀貞繼續說道:“玄德,一則嵩高山中,現有雷簿、陳蘭二賊,二來袁公路、呂奉先很可能很快就會再犯我潁川,因是不可無善戰之將,供卿驅使,我意再把公道留下,以為卿之武佐,卿意可乎?”
公道者,陳褒是也。
劉備喜道:“公道乃明公同鄉,熟悉潁川,有公道助備,備可謂‘知己’!前,備與公道等君共守亢父,以抗曹東郡,公道善得兵士死力,非備可及也,文得韓君,武得公道,備即能‘知己知彼’,莫說雷簿、陳蘭,不足道哉矣,便是袁公路、呂奉先再來犯我潁川,亦不足懼也!”
單從表面來說,韓暨是南陽人,知道南陽的情況,陳褒是潁川本地人,熟悉潁川本地的情況,把他倆配給劉備做副手,劉備的確是憑此堪稱知己知彼。只要他三個人團結一致、齊心合力,潁川一定會固若金湯。
荀貞顧問孫策,笑道:“伯符,如何?”
孫策喜不自勝,說道:“策本只望恩師能給策留下玄德公,卻不意恩師還給策派留下了韓暨、陳褒,適如玄德公所言,袁術、呂布不足為慮矣!”
陪著荀貞、孫策說了半晌的話,劉備拜辭出去,回到自己營中,立刻召卓膺、棧潛、孫敏、石關、成定等等手下的一干文武部屬來見。
等到眾人到齊,他滿面高興的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們,說道:“明公接受了伯符的請求,答應伯符,把我留下來做潁川太守了!明后日這道上表,就以明公與伯符的名義聯名發出。”
卓膺等人聞言,俱皆大喜,齊齊說道:“恭喜明公,賀喜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