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中籍貫徐州的士人,如廣陵陳端、廣陵秦松等,包括兗州籍貫的士人,泰山高堂隆等,或出言表示對張昭此議的支持,或雖未言語,然臉上露出贊成之態。
荀貞問荀彧,說道:“文若,卿意張公此論何如?”
荀彧說道:“張公此言,言之有理。”
“言之有理”是個藝術性的回答,看來是同意張昭的意見,可如果下邊再接上一個“但是”作為轉折,那就會變成不同意了。——亦即是說,“言之有理”其實是個含糊的回答。
如此,則荀彧究竟是贊成張昭,還是不贊成張昭?
通過之前荀攸懲治張觀之時,荀彧對之的表態,荀貞是能夠猜出他的態度的。
不過,荀彧這會兒只是簡短地說了這么一句,底下卻沒有再說了。
他不肯再說,這是為何?對他現下的心思,荀貞亦是能猜出來的。
說到底,荀貞目前的班底是以潁川人和一些他昔在冀州時的故吏、故將為主,但他的地盤現在卻是以徐州為主,那么對張昭等這些徐州本地士人的政見,荀貞也好,荀彧等也好,他們這些外來人就必須要給以足夠的尊重和重視,如此,即便是不認同張昭的此個論策,身為荀貞的同族、作為當下荀貞府中的群吏之首,特別是,作為荀貞帳下潁川諸吏,包括大部分荀貞昔在冀州時的故吏、故將的整體代表人物,眼下而言,也的確是尚未到荀彧正式表態之時。
荀貞點了點頭,也沒追問,轉而問余下眾人。
一人大聲說道:“嘉以為,張公之策不可取也!”
說話之人,相貌丑陋,卻神色驕傲,非是別人,正是程嘉。
程嘉的個子矮,方才張昭、荀彧等說話的時候都是坐著的,但他如果也坐著,於這么多人間,就會很不顯眼,於是他一邊大聲回答荀貞的詢問,一邊從席上起身,站到堂中。
荀貞說道:“君昌,你是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