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荀貞如履薄冰的緣故之一。
緣故之二就是,更且不說,荀貞現在的實力還沒達到官渡戰前的袁紹、赤壁戰前的曹操的程度!方今割據諸州的袁紹、劉表、劉虞等等,還有曹操,再有西涼的一干軍閥,個個都非可以讓人小覷之輩,能夠在亂世之中脫穎而出占據一地的,哪個不是人中之杰?
若因眼前的小小地盤就驕傲自滿,無異於自取死路。荀貞因是萬萬不敢掉以輕心的。
就在心潮起伏中,車駕行到了東海郡府外頭。
車駕在到了這里,停了下來。
前邊車中的邯鄲榮,下來至荀貞車邊,問道:“明公,要不要去郡府中看一看?”
略顯嘈雜的聲音從車外傳入。
荀貞挑開車簾,向外看去,掠過邯鄲榮,看到東海郡府門外高大的桓表附近,約有十余個士人在那里。這些士人的乘車停靠於較遠處,人聚於府門外,,三三兩兩成群,或低聲細語,或一副很恭敬的態度垂手肅立。
與邯鄲榮同處一縣,對邯鄲榮的為政、治民風格,荀貞早就一清二楚。
瞧見這些士人,他并不奇怪,同時也知這些士人并非是聞訊前來迎他的,心中想道:“素聞東海士民對公宰極是畏服,為討公宰歡心,日日都有士人一早便在郡府外頭等候進拜。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原來那東海郡府門外的這些士人都是來等候拜見邯鄲榮的。
卻這邯鄲榮,其人嚴厲,雖為冀士,而於治境理民上,反類豫士,特別是潁川士人,十分重視法度,——這點與荀貞帳下的另個冀士程嘉頗是相像。
而也正因為了他性格嚴厲,重視法度,故東海郡在他的治理之下,現而今,何止百姓,就是士人、豪強,只要一聽到他邯鄲榮的名字,也都無不懼怕。
卻是話到此處,不得不提一句,既然說是東海士民對邯鄲榮無不懼怕,那為何他郡府門前還是日日都有士人等候進拜?這乃是因為邯鄲榮除了重視法度,他的性子里邊,還有點好大喜功,直白點說,就是喜歡那種被眾星捧月一樣的感覺,東海郡的士人發現了他的這個特點,於是乎,有事兒沒事兒的,就往東海郡府來跑,求見於他。這也算是投其所好。
郡府門前的那些士人,看到了荀貞的儀仗,儀仗再是簡單,他們也能辨出是荀貞的車駕來到,兼之又看到了站在荀貞車外的邯鄲榮,頓時間,不管是說話的也好,默立的也好,急急忙忙的,都蜂擁過來,到至近前,紛紛沖著邯鄲榮、荀貞的車駕下揖作禮。
荀貞是去巡視州學的,沒心思與這些士人見面,就與邯鄲榮說道:“快叫他們都起身吧。我就不去郡府看了,臧霸他們已在城外候我,等把州學看罷,我即出城去瑯琊郡。”
東海郡位處徐州腹地,荀貞這次巡徐、兗兩州的路線是,出東海,先東去瑯琊郡,繼從瑯琊出,西入泰山郡,之后,繼續東向,至歷城,接著,從歷城往西南而下,到濟北,然后東平,一路南下,再巡任城,經此折往而西,相繼再巡山陽、濟陰、離狐,巡完離狐,回至山陽郡,東經沛國,回入徐州,再巡視彭城、下邳、廣陵,最后,北上返回到郯縣。
等於說是以東海郡為起點,先向東然后向西,再向南,然后再向北,正好走了一個圓圈。
邯鄲榮聽了荀貞的吩咐,應了聲諾,隨便向那些士人擺了擺手,說道:“我今日陪明公視察州學,沒空接見你們,你們各回去自家去吧。”
說完,也不理會那些士人的反應,回到自己車中,命令繼續前行。
過了郡府,前行不遠,一座占地甚廣的學校出現。
這就是州學了。
離州學還有相當遠的距離,荀貞就叫車駕停下,下到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