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柔部在北,鄒丹部在南,相隔了幾里地,相對列陣。
鄒丹部的步卒比較多,騎兵比較少。
閻柔的部曲正好相反,步卒比較少,騎兵比較多。
閻柔所部的步兵主要由漢人兵士組成,不到四千人,其余的全是烏桓、鮮卑等等各部胡騎,有近兩萬之數。
鄒丹所部的兵士步卒約有五六千人,騎兵約有三四千人,不過鄒丹部的騎兵雖然比閻柔部的騎兵為少,但在軍械裝備上,卻要比閻柔所部的那些烏桓、鮮卑騎兵的軍械裝備要好。
敵我雙方的步兵、騎兵的組成數量不同,然而在列陣上,彼此雙方卻是相同,都是把步卒列在了中間,把騎兵列在了兩翼。
鄒丹在指揮自己的部隊列陣的時候,密切地觀察對面閻柔所部的列陣情況。
當他看到閻柔把其部的三千余漢人步卒列在了中間,組成了中陣以后,他笑與左右說道:“我就說從來沒有聽說過閻柔有什么會打仗的名聲,果然不錯,被我料中了吧?你們看他所列的陣勢,其步卒只有三四千人,他卻把步卒列於其中,將騎兵列於兩翼。他竟敢這樣列陣,那么只要我軍把他的步卒沖垮,其兩翼騎兵被我軍從中間切斷,自然其騎雖多,也就不足為慮,我軍可以分別擊之了!”
左右諸將觀看閻柔所列之陣,認同了鄒丹的判斷。
閻柔陣中。
鮮於輔問閻柔說道:“閻公,我軍步卒為少,你卻為何把步卒列在中陣,且把你的大旗樹立在了步卒陣的后邊?這樣列陣的話,若鄒丹以其精銳來沖我步卒之陣,我步卒陣一旦被其沖垮,則我兩翼之騎,豈不就被阻斷聯系而將任人宰割,無法對其發動有效的攻勢了么?”
閻柔笑道:“我正是要他來攻我步卒主陣。”
鮮於輔問道:“這是為什么?”
閻柔說道:“我軍的兵馬雖然比鄒丹所部的兵馬為多,但我軍的主力是烏桓、鮮卑各部的胡騎。這些胡騎,一來,他們只能打順風戰,一旦出現逆風,他們就不可靠,很可能就會潰散而逃;二來,也正是因為他們只能打順風戰,而鄒丹所部的步卒戰斗力很強,所以如果我軍主動發起進攻,驅使這些胡騎去攻打鄒丹所部的步卒陣的話,很可能會久攻不下,而如此一來,我軍的胡騎他們很可能就不想打了,這場仗就只能結束;又一旦我軍撤退,鄒丹很可能會用他的騎兵來追擊我軍,也許乃至會因此而失利戰敗,……所以,這場仗要想打贏,就只能是挑動鄒丹主動向我軍發起進攻,而我軍在其進攻的時候尋找戰機,取得勝利。”
鮮於輔說道:“閻公你的意思是說,誘鄒丹所部來攻我步卒之陣,而后我軍用騎兵夾攻其陣?”
閻柔說道:“不錯,我正是此意。”
鮮於輔眺望對面嚴整的鄒丹部陣型,擔憂地說道:“閻公,此策雖佳,卻有一憂。”
“何憂?”
“我軍的步卒不一定能擋得住鄒丹部的沖擊。我軍步卒既少甲士,又多缺乏操練,只怕戰力不如丹兵。”
閻柔指了指自己的將旗,說道:“故此我才把我的將旗樹立在了步卒陣的后頭,我將旗在此,賊兵縱強,足安軍心。”又說道,“亦因君憂,我欲請君親在步卒陣中督戰,君意如何?”
鮮於輔慨然應道:“閻公尚且將旗在此,絕不后退半步,何況於我?為了給劉幽州報仇,我命都可以不要,莫說只是在前督戰!愿從閻公此令。”
閻柔大喜說道:“好,這樣的話,此戰穩贏了。”
……
將近午時,雙方陣勢俱成。
兩邊的士兵分別吃了些干糧。
不能吃飽,吃個半飽就行,如果吃飽,人會發困,到對戰時,就可能精神不足。
彼此士兵吃過干糧,又休息了一會兒,閻柔卻是沒有等來對面鄒丹向他發動進攻。
鄒丹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