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問道:“明公,你不是已經決定先要把閻柔所部的步卒陣沖垮,然后縱騎踐踏以克勝么?卻為何現在我軍與閻柔所部的陣型已經列成,將軍卻不發兵去攻?”
鄒丹說道:“我軍將士雖比閻柔所部精銳敢戰,然閻柔所部的騎兵到底比我軍多,且他總體的兵力也是我軍的兩三倍之多,我軍如率先發動進攻,有可能會后勁不足,所以,我在等閻柔先來攻。等他攻我軍一陣后,我軍再作反擊。”
那將明白了鄒丹的意思,恍然大悟,說道:“明公要要先做堅守,耗其銳氣,再做反攻。”
鄒丹笑道:“正是如此!閻柔所部雖眾,然多烏桓、鮮卑諸部胡兒,胡兒怎么可能肯為他死戰?只要我軍先把他的銳氣消耗,他們久攻不下,則這些烏桓、鮮卑諸部胡兒的銳氣必然受挫。到的那時,我軍再發動反擊,我料之,定能輕松地把其步陣沖破,隨后,再把他兩邊的胡騎分割,這場仗咱們就打贏了!他們就只能任我軍宰割。”
左右諸將俱皆贊嘆,說道:“明公此策高明。”
閻柔陣中等了半天,已過午時,猶不見鄒丹主動發起進攻。
閻柔猜出了鄒丹的心思,與鮮於輔,鮮於銀、齊周、蘇仆延、尾敦等人說道:“鄒丹可稱知兵,他按兵不動,這是想等我軍進攻,先耗我軍銳氣,然后再做反擊。”
鮮於輔說道:“他若不肯進攻,公之計策豈不落空?我軍現下,應該如何應對才是?”
閻柔略作忖思,說道:“他不肯先攻,既然是在等我軍先發起進攻,那滿足他便是。”
鮮於輔說道:“閻公此話何意?”
閻柔笑道:“我此話的意思,就是我表面上說的意思。”
鮮於輔說道:“閻公的意思是說咱們先主動發起進攻?”
閻柔說道:“正是!”
鮮於輔說道:“可如果這樣做的話,會不會反而中了鄒丹之計?閻公你剛才不是說鄒丹正是在等我軍發動進攻么?”
閻柔笑道:“我軍可以先發動進攻,但我軍之攻不是真的攻,而是誘他來打我步陣。”
“發兵佯攻,誘其來擊?”
“然也。”
眾人議定,閻柔便鳴鼓,吹響號角,遣出了兩三千的烏桓騎兵去進攻鄒丹陣。
……
鄒丹陣中。
遙遙聞到閻柔陣傳來的鼓角之聲,旋即見閻柔遣出胡騎數千,馳來進攻己陣,鄒丹自矜笑與左右,說道:“閻柔忍耐不住了,派兵來攻我陣。此戰,我之勝算已有七八成矣。”
傳下命令,叫中間的步卒陣地堅守陣型,又令兩翼的騎兵做好出戰的準備。
丹部步卒陣最前用武鋼車組成了一個車陣,車陣后是由盾牌手組成的盾牌陣,再之后是長矛手組成的長矛陣,再之后是弓箭手組成的陣型。這是一個比較標準的對抗騎兵的步軍陣型。
……
騎兵沖鋒速度很快,敵我兩陣間距又才數里,稍時,沖丹陣的烏桓胡騎已至近處。
丹兵兩翼騎兵未動,中陣步卒的弓箭手,在各級軍官的命令、指揮下,向外開弓射箭。
箭如雨下,對面沖來的烏桓騎,迎著箭雨沖鋒了一段距離,頗有中箭落馬者。
這些胡人騎兵也挽弓射箭,向鄒丹所部的步卒陣射了一陣,便就撤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