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略有犯難,說道:“我與張揚不熟,因沒有給他去過書信,兩下并無聯系。”
程嘉指了指自己,笑道:“我奉鎮東之令,此次前來助戰,為的就是此事。”
徐榮問道:“君的意思是?”
程嘉說道:“鎮東命我為將軍做個說客,往去河內,說服張揚,叫他在將軍用兵河南尹時,按兵不動。”
徐榮聞言而喜,說道:“君若能把張揚說動,則我為明公打下河南尹的把握就又多了三分。”
劉備在旁有些擔憂,插嘴說道:“程君,張孟卓現今在河內為張揚之座上客,程君若是往去說張揚作壁上觀,只怕這張孟卓會從中作梗。”
程嘉沒有多說,僅是笑道:“玄德不必憂慮,我自有對策。”
徐榮欣喜說道:“此事若果成,程君,來日我攻下河南尹,其中有你的大功一份。”
程嘉摸著山羊胡,笑而不語。
又說了一會兒話,徐榮告辭離去,回營中去向部下將士轉達荀貞
(本章未完,請翻頁)
命令他們準備進攻河南尹的這道軍令;韓暨也告辭而出,去做征募民夫、查點糧秣等后勤上的準備。
堂中沒有了其它的人,程嘉又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遞給劉備,說道:“玄德,此是鎮東寫給你的信。”
劉備接信打開觀之。
荀貞的這封信自是給劉備上封為公孫瓚作說客那信的回信。
荀貞在信中寫道:非我不欲與公孫伯圭盟,實伯圭暴虐無智,倒行逆施,非可共圖大事者也,故其雖數求盟於我,我皆不與應之。此中緣由,無需我多講,卿必能了然。而今之首要,是趁袁本初、李郭諸賊、袁公路暫無暇旁顧之機,盡快、盡速地取下河南尹,我已去檄伯符,叫他不日即領兵到潁川相助;待伯符兵到,我軍攻河南尹之時,后勤重任,就托負於卿了。
看完荀貞的信,劉備沒有多說什么。他親自給程嘉安排下了住處,又在晚上置下酒宴款待程嘉,給他接風洗塵,徐榮、韓暨等也都回來府中,參與陪同。
第二天,劉備親自來到他那同學所住的客舍,把荀貞的意思委婉地告訴了他。
他那同學失望之極,可是也沒有辦法,便遂提出告辭。
公孫瓚的敗亡只是遲早的事,明智之士一眼即能看出。
劉備與他的這個同學,到底是有舊日的同窗之誼,不忍心看他回去陪著公孫瓚一起失敗,甚至可能會因此喪命,就忍不住出言挽留於他,說道:“幽州將起大戰,君何不留在潁川?我兄鎮東求賢若渴,我如把君舉薦與之,鎮東一定對君會有重用。”
他的這位同學當然也知道公孫瓚現在面臨的形勢非常的不好,卻不肯留在潁川,泰然說道:“伯圭昔與你我雖為同窗,今卻是我之主也,主將有難,為臣者焉可辭?玄德。你的好意我心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