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奉心道:“那是你無能!”這話不能說,再次擺了擺手,說道,“公明與王文都不同。”
李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他也知,要說徐晃改投門庭,這大約也的確是不可能的,見徐晃拜在地上,不再言語了,遂也就罷了,與楊奉說道:“將軍,徐晃說了兩個不利,末將想說兩個對我軍的有利之處!”
“你說。”
李樂說道:“我等在河東經營日久,雖得王邑相助,但曹阿瞞他們要想在河東立足,也不容易!現下彼等立足未穩,是我之一利也。我西河諸軍,聞知此訊后,難道會坐視河東為曹操所得么?定會盡起主力南下,是我之二利也。
“即便如徐公明所言,楊、段二公不會給咱們太多的援兵,可咱們有西河主力相助,又何懼他立足未穩之曹阿瞞?至於王邑狗賊,平時見我,他連大氣都不敢出,更是何懼之有!”
楊奉說道:“那你的意思是?”
李樂說道:“將軍,擊敗曹、張,收回河東郡,時機就在眼前,絕不可延誤;一旦延誤,被曹阿瞞、王邑在河東穩住了腳,或我西河主力因無將軍的支援,竟落敗於曹阿瞞,則要想再復河東,難於登天了!
“又太原高干所仗者,曹阿瞞也,今將軍如把曹阿瞞擊敗,我軍還可以順勢北上,攻入太原,自此以后,西河、河東、太原等郡連成一片,將軍之勢豈不也可由此而大漲?”
李樂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特別“攻入太原”此說辭,很吸引韓暹、胡才、去卑等人,同樣也很吸引楊奉等人。
楊奉又問帳中其余諸將的意見。
其余諸將一致贊同李樂的建議。
楊奉因不聽徐晃之言,便兩日后,親與李樂等率兵出營,前往河東。
……
數日后,出京兆尹,到了華陰。
楊奉派徐晃持了李傕給他的檄文,去見楊定、段煨。
多半日后,徐晃回來,在其身后,稀稀疏疏地跟了三五百騎。馬上騎士都結發束辮,或束一條粗辮,盤於顱后,或束兩條辮,垂於胸前,這是羌人的發式。
徐晃到楊奉馬前,稟報說道:“明將軍,段中郎將看了車騎的檄文后,托以須提防洛陽的鎮東所部,不肯遣兵援將軍;鎮南亦以此理由,只遣了五百輕騎相助將軍。”
還真是被徐晃猜對了。
楊奉怒道:“鼠目寸光!河東如為曹孟德所據,則它華陰縣就將面臨東為鎮東、東北為曹孟德,兩面受敵的局面!到時,豈不危哉?”
再是大怒,也無辦法,段煨、楊定不肯大力相助於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他總不能去搶他倆的兵,只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