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搖頭說道:“此時若招,他怕是不會來。”
王邑訝然問道:“為何?”
曹操說道:“楊奉早前固然是賊,但他現今投到李傕帳下,得了朝廷詔拜,是已然非賊矣!非但不再是賊,且較以實力,我軍現下亦不如李傕遠甚;又且天子雖被李傕諸輩脅持,畢竟天子還是天子,所以若於此時招之,我料他定不會來。”
王邑聽了也不以為意,說道:“孟德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不招也罷。”
曹操嘴上雖說“此時若招”,徐晃怕是不會來,然其心中,卻是已把此人記下。
想這曹操從兗州兵敗入冀以后,之前在兗州招徠到的士人,包括一些壯士,大部分都沒有跟他一起走,而是留在了兗州,他身邊可用之人因此變得相當匱乏。
到太原郡至今,太原頗有名族,盡管他也禮賢下士,招徠到了些士人,通過征募義兵,亦招攬到了些猛士,可高干與他同城,又高干是并州刺史,高干的后頭又有袁紹,他卻是沒有辦法和高干大張旗鼓地爭奪人才,所以他而下依然還是缺將少謀,他現誠可謂求賢若渴。
這些,且不必多言。
一會兒,曹操忽然一笑。
王邑問道:“孟德,緣何發笑?”
曹操說道:“剛才我聽公說,徐公明是楊縣人,倒是與我有緣。”
王邑說道:“他是楊縣人,怎么就與公有緣?”
曹操說道:“前我與公定下‘速決’、‘內外響應’以克勝,此敗李樂諸賊、為君平定河東之策的時候,我部便是在楊縣境內。”
從太原入河東,先到永安,接著就是楊縣。楊縣在后世頗有名氣,便是洪洞縣。
王邑恍然大悟,說道:“孟德的意思是說,戰前定策之際,你身在楊縣;今克勝以畢,你令妙才追
(本章未完,請翻頁)
楊奉而阻妙才者,又是個楊縣人,所以有緣。”
“是啊,公以為呢?”
王邑笑道:“孟德此言說的也是。”
曹操遙望府外天空,忽有所感,嘆道:“河東之地,英杰輩出!”
王邑說道:“除此徐晃以外,可是還有別的什么河東英杰入了孟德的眼中么?”
曹操回過頭,笑指陪坐堂下的衛固、賈逵諸河東郡吏,說道:“公府中仲堅、梁道諸君,無不英俊之士。文都,貞之帳下有一將,姓關名羽,字云長,有萬夫不當之勇,亦河東郡人也。”
王邑說道:“關羽?”
曹操說道:“貞之帳下,雖勇將云集,然云長於其間,數一數二!翹楚也。”
“鎮東帳下,有如此多的驍悍能戰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