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一個是史渙,一個是王必。
二人皆曹操之舊交,現下之心腹。
剛才曹操見王邑的時候,他兩人就跟隨在曹操身邊。
曹操見他兩人求見,略微詫異,笑道:“方與卿二人共還營,才分手,卿二人為何又來入見?”
王必說道:“明公,我與史君有一事不解,故此特地前來請教明公。”
曹操說道:“何事不解?”
王必說道:“攻滅李樂諸賊、收復河東,此悉明公之功也;王文都所部之河東兵,咱們也都見到了,為數不多,戰力也尋常;并又衛固諸河東郡吏,和安邑等縣令長,今亦傾心於公。明公,以我等愚見,而下宜正明公趁勢借機,收河東郡為己有之時!卻適才郡府堂上,聞明公言語,卻明公不僅不取河東,還打算助王文都守住河東,這是為何?”
曹操暫時沒有回答王必的問題,指著案上從吏剛給他端來的飯菜,問他倆,說道:“你倆是不是還沒吃飯?”
王必、史渙還沒有吃。
曹操就令從吏再捧兩份飯食來。
史渙、王必兩人沒有心情等,曹操見他倆這般急切,也就不賣關子,回答說道:“河東郡屬司隸校尉部,今我部無詔書,出太原入河東,已是違朝廷規制,況乎取之?不忠也,此一不可。文都雖不知兵,頗得河東士民擁戴,我等焉可無故而奪其郡?不義也,此二不可。”
史渙說道:“天子今為賊脅持,王文都非治亂之士,為漢室計,為百姓計,愚見何妨從權!”
堂中沒有外人,但曹操還是示意史渙、王必近前,壓低了聲音,繼續說道:“高元才雖然敬我,可他被本初表為了并州刺史,我實需聽命於他也。今我若取河東,元才如來爭,如之何?此三不可!”
史渙、王必對視一眼,知了曹操不取河東的根本緣故。
王必還是心有不甘,遺憾地說道:“明公所言雖是,然河東郡沃野良田,牧草豐美,民風剽悍,多壯勇之士,如此一塊上好佳地,明公若有之,假以時日,糧秣可充足,兵馬可強矣!若就這么讓給王文都,實在可惜。”
曹操揮了揮手,笑道:“我與文都,故交也,河東郡在他手里,與在我手里有何區別?”
史渙、王必也是聰明人,頓從曹操此話中,聽出了隱藏的含義。
史渙說道:“與其被高使君來與明公爭河東,的確不如河東郡還是由王文都代明公掌之!”
從吏把給他兩人的飯食端上,兩人卻還是無心吃飯。
兩人還有更大的問題想問曹操。
史渙問道:“明公,現下白波黃巾已為明公所滅,不知明公下一步打算如何?”
——
多謝大家的捧場、月票和推薦!求推薦、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