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峻說道:“明將軍請說。”
徐榮說道:“冀州近在咫尺,袁氏四世三公,你為何不勸駱府君從了許子遠之意,幫助張揚、張郃來取洛陽,卻愿投從我主?”
任峻說道:“李傕、張濟諸輩脅持天子,殘害朝臣,殺戮名士,實為賊也,我是不會幫助他們的。至於袁公本初,數年前諸侯討董之際,奮勇往前,進擊董卓者,唯鎮東、曹孟德、孫文臺諸公耳,袁本初、張孟卓諸輩,坐擁強兵,卻高會飲宴,絕不肯進兵一步,后更因搶爭地盤,互相亂戰,由此即可判斷得出,彼等皆非可成事之人,都是暗藏私心者罷了!所以,冀州盡管近在咫尺,袁氏雖然四世三公,峻也愚鈍,不能從附!”
徐榮聽了,沒再問任峻為何當時進擊董卓的荀貞、曹操、孫堅三人,任峻現在選了投從荀貞。這其實也沒有必要再問。此三人中,孫堅別說已死,就是未死,他也不得士大夫看重;曹操,占了兗州后的勢頭不錯,可旋即就被荀貞擊敗,不得不遠去太原,自亦是不必提的了。三人中,而下只有荀貞,地廣兵多,隱然已成王霸之業,任峻又非蠢人,當然只會選擇荀貞了。
這其實也正是任峻的想法,正是任峻最終從曹操、荀貞兩人中作出的選擇和決定。
徐榮笑道:“如君者,可謂識人者明。”
……
次日早上,斥候突然來報,有數支兵馬從潁川郡方向來。
原來是關羽等人率援兵已至。
聽得還有張纮、荀衍、張范來,徐榮、程普共往迎接,駱業也出城相迎。
雙方於城外數里處相見。
徐榮、駱業等見過張纮諸位文士,又見關羽諸將。
關羽問徐榮,說道:“聽韓郡丞說,我大兄押運糧草,早來洛陽,敢問將軍,卻為何不見我大兄?”
所謂“大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相識於微末之際,那個時候,關羽、張飛以兄事劉備,二人皆呼劉備為大兄,時至如今,他們三人間還仍是如此稱呼。
徐榮說道:“玄德現不在營中。”
便把劉備和韓當等人去討張白騎部這件事,給關羽說了一遍。
關羽聽到劉備這已是第二次去討張白騎部,頭一次無功,而這第二次又是一去已經八九日,便就說道:“原來我大兄是去討賊了。那這樣吧,將軍,營地,我就先不進了,我先去助我大兄將張白騎部殲滅,再來入營不遲。”
徐榮說道:“云長,你率部自徐州遠來,路程千余里,兵士疲憊,何不先作些休整,再去相助玄德?”
關羽說道:“我無需帶多少兵馬,只從騎七八即可;我部兵士就勞請將軍先把他們安置營中。”
徐榮訝然,說道:“七八騎即夠?”
七八從騎,等於是不帶兵,其實就是關羽一人往之。
關羽撫須囊,答道:“足夠了。”
徐榮沒有阻攔他的道理,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關羽雷厲風行,即稍向張纮、駱業等一揖,暫辭徐榮等,上馬提矛,引從騎七八,奔西南去。
行至下午,見前邊塵土飛揚,遣了兩騎過去打探,乃知是劉備、韓當等回城的部隊。
關羽拍馬上前迎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