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天子加元服,改元興平,今年是興平二年了。
依照習俗慣例,正旦這天,州郡吏員要朝拜長吏。
荀貞提前給青州、兗州各去了檄令。
青州方面,地方尚未穩定,荀貞令荀成、趙云等不必親來郯縣。
兗州方面,遷治的各項前期事宜進行得很順利,預計本月底前,就能把幕府的治所正式遷到昌邑;遷到以后,兗州的軍政大吏肯定是要去新治所拜見荀貞的,因此荀貞令荀攸等亦不必來郯,路上來回跑,他們受冷吃苦不說,也耽誤軍政諸事。
荀成、荀攸等皆知荀貞素來是不在乎虛禮、浮名的,便俱從令,沒有親自來,只是各派了主簿之類的親近吏,趕來郯縣謁見、獻禮。青、兗兩州的郡守、駐將也都是如此。
徐州本土各郡的軍政長吏們,以及負責在各郡負責屯田、水利、鹽鐵等等事務的長吏,則一個不缺,悉數早早地來到郯縣。除此,另有郯令陳矯、廣陵令盧廣、開陽令楊虔、下邳令岑竦、堂邑令霍湛、徐令荀閎、厚丘令荀魯、江都令步然等七八個大縣的長吏,荀貞點名,叫他們也來了;又各郡右姓的族長、地方的名士,荀貞也都召來。
之所以不僅徐州本地的大吏來得這么齊,還把右姓族長、地方名士也都召來,所為者無它,自是因幕府治所將遷,荀貞要離開徐州之故。
離開前,荀貞要借正旦的這個機會,和他們都見上一面,這不止是人情,也是為在自己離開徐州后,能夠保證徐州在新刺史張昭的治理下,依然可以安穩發展。
正旦這天,三百余吏員、士紳伏拜院中,向荀貞恭賀新年。
——三百余吏、士,非是只有從地方來的,內有約百余,是徐州州府、幕府的中高級吏員。
待諸人拜賀罷了,荀貞向他們說了,自己月底前就要遷治到昌邑此事,并說了已表張昭為徐州刺史,交代他們,以后務必要服從張昭的政令,務必如以前一樣細心治理百姓,不可懈怠。
張昭是徐州士人的領袖,他的政令,徐州本地士人不會有抵觸,荀貞這番話重點是在囑咐邯鄲榮等為首的外地籍貫之士人,或說,是在囑咐那些將要留在徐州的他帳下的“舊吏”們。
陳登、邯鄲榮等無不恭謹應諾。
駐軍這塊兒,嚴令許顯等將,務必嚴肅軍紀,絕不能有擾民之事;如有,定然重懲。
許顯等凜然應諾。
堂上坐不了這么多人,庭院里搭了幾個暖棚。
酒菜擺上,絲竹樂起,荀貞先在堂中,后下到院中暖棚,一個不漏,與眾人飲酒暢聊。
痛飲到夜半,賓主俱酣。
堂上燈火通明,院中火把光芒映襯得亮如白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