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的全家老小都已經搬到了營里,李傕倒也不怕他跑了,聽得賈詡此言,又知他一貫來在長安朝中的作風就是如此,便允了他的請求,派了隊兵士護送他進宮拜謝天子。
入到宮中,見到天子,賈詡果把李傕、郭汜兩邊將要發生內斗此事,一五一十、詳詳細細地奏報給了天子知曉,說完,微微抬頭,窺視天子神色。
今天子劉協是光和四年生人,今年才十五歲,尚只是個少年,不過個頭已經長成,相貌猶顯稚嫩,但唇上已生出了毛茸茸的胡須。聽完了賈詡的密奏,賈詡分明看到如他所料,劉協臉上露出了震驚之色,但很快,劉協就定住了神。
賈詡不覺心中稱贊,想道:“若論才智,膽識,天子實非尋常可比!若放在太平之時,說不得會成為一代明君,卻可惜生不逢時,被立於亂世之間,而竟身不由己。”
等了片刻,劉協的聲音響起。
正處於變聲期,嗓音有點憨啞,卻聽劉協說道:“車騎、郭將軍各擁重兵,今若相攻,恐長安百姓將受其害。去年大旱,長安生民已是如處水火,朕聞之,數十萬的長安百姓,於下已經十亡三四,死者枕籍於道,溝渠遍是餓殍,若是再受兵災,恐怕死者會更多。將軍與車騎、郭將軍皆熟,不知可有法子,使他兩下罷兵?”
賈詡伏拜在地,恭謹答道:“陛下心系百姓疾苦,此萬民之福也。臣敢奏陛下,臣亦知一旦車騎與郭將軍相攻,必然會造成生民涂炭,故在聞知了此事當時,臣就趕緊先勸說車騎將軍,切勿妄自興兵,然后求見郭將軍,可是、可是……”
“可是怎樣?”
賈詡說道:“可是臣在郭將軍營外等到夜半,幾次遣人求見,郭將軍仍不肯見臣,車騎聞訊,勃然大怒,也不肯再聽臣的勸諫。啟稟陛下,臣現下已是束手無策。”
劉協默然稍頃,說道:“那怎么辦?就眼睜睜等著車騎與郭將軍兩下開戰么?”
賈詡俯首說道:“唯今之計,臣竊以為只有請陛下勞煩大臣,前往車騎、郭將軍營,分別說和之。”
劉協知道他在李傕、郭汜心目中的地位,半晌,說道:“將軍,你的話,車騎與郭將軍尚且不肯聽,朕若勞煩大臣往去說和,先生以為,車騎與郭將軍會肯聽么?”
“陛下九五至尊,臣微末之粒耳。臣言,二將軍不肯聽,但若是陛下勞煩大臣往說和之,以陛下之威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許車騎與郭將軍兩人便會兩下罷兵。”
或是別無它策,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或是賈詡的誠懇讓劉協居然產生了點信心,就接受了賈詡的這個建議,問道:“如此,則以將軍之見,朕宜勞煩誰人往去說和為好?”
“侍中楊琦,公族子弟,其人敦厚,有烈氣,且為陛下親近信臣,煩之往,可也。”
楊琦是故太尉弘農楊震的曾孫,從楊震到楊琦的再從弟,現任太尉的楊彪,楊家四代官居太尉,與汝南袁氏一樣,也是四世三公,族名重於當代;楊琦本人,年少時有志節,不以家勢為名,交結英彥,不與豪右相交通,於河南緱氏縣立精舍,即學堂,傳授儒學,門徒常二百人,亦有大名於海內。——楊琦的名字可能不太為后人所知,然他有個后代卻很有名,便是隋朝的建立者楊堅。
劉協說道:“好,就按將軍所薦,朕這就召請楊公,煩他往去說和。”
——
士人有很多種,賈詡算是其中一種的典型代表,所以稍微多做著墨。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