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傍晚,那傳口諭的宦官姍姍歸來,進到帳中,回稟劉協,說道“啟稟陛下,車騎他”
劉協問道“車騎怎么了”
這宦官說道“臣不敢說。”
劉協說道“如實稟來”
宦官於是轉述李傕的話,奏與劉協,說道“臣奉旨至車騎處,傳達陛下口諭,車騎說朝晡上飯,何用米為”說到這里,略頓了下,聽見劉協驟然變得沉重的呼吸,知是劉協已然因為李傕此話生怒,硬著頭皮,接著說道,“不肯取米,只拿了”
劉協說道“只拿了什么你不要吞吞吐吐,速速言來。”
這宦官說道“只拿了牛骨一具與臣。”
“朝晡上飯,何用米為”,此話何意劉協緣何聞之而怒食有飯、膳、饈之別,饈指甜點,膳指肉菜,飯指米類的主食。李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早晚送兩次米飯,你還要米干什么劉協生怒,是因兩個緣故,一則,時下之人雖多是一日兩餐,可莫說劉協,就是像鐘繇、丁沖這樣的貴族,一天也早是三頓飯,或者更多了,李暹一天只給劉協等送兩次吃食,已經是在貶辱劉協;二者,李傕的此話,不用親耳聽,僅聽轉述,就能聽出殊無恭敬,如似是在對乞丐說話一般簡直更是目無君上。因是也就無怪劉協憤怒。
但話說回來,好歹還是給了牛骨一具。
劉協這些日子一直都在受氣,權且也就把這怒氣忍下,說道“那還不快把牛骨拿來,熬煮了,分給眾卿食用。”
那宦官面現難色,說道“陛下,那牛骨”
劉協說道“又怎么了”
宦官像是沒法說的樣子,告了個罪,爬起身來,去到帳外,捧了李傕給他的牛骨入到帳中,請劉協自己來看。劉協、鐘繇等人目光還沒落到牛骨上頭,一股撲鼻的臭味就迎面撲來。眾人看之,卻是那牛骨已然腐壞,幾只蒼蠅盤旋其上,睹之幾欲使人作嘔。
劉協的怒火實在是無法抑制了,他氣得渾身顫抖,猛地一拍案幾,大怒說道“李傕欺朕太甚”命鐘繇、丁沖,說道,“卿等為朕起草詔書,朕要痛斥於他”
如今是寄人籬下,性命尚且都在李傕手中,這道痛斥李傕的詔書,又如何能寫鐘繇、丁沖深知不可,可他兩人再三勸解,不能寬慰劉協之怒。
二人無法,留下丁沖繼續撫慰劉協,鐘繇則出去,趕忙請了趙溫等臣來勸劉協。
趙溫等人也都餓得不輕,鐘繇、丁沖諸臣尚在壯年,餓上一天兩天還吃受得住,趙溫年近六旬,這幾日既驚且怕,已經是吃不消了。知了前因后果,有氣無力地到了帳中,趙溫等打起精神,勸慰劉協。
劉協卻好像這一次是拿定了主意,眾人怎么說,他都不肯聽。
乃有一人出列,說道“陛下關心臣等,臣等感恩不盡,然而陛下且請聽臣一言,也許再忍讓個日,陛下就能脫此苦難。”
多謝大家的月票、推薦和捧場求月票、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