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大怒,痛罵了皇甫酈幾句,把他趕出。
皇甫酈出來,到劉協住室外,大聲說道“傕不肯奉詔,辭語不順。”
室中劉協聞得此言,霍然變色。這句等若是指責李傕的話,若被李傕聽到,少不了又是一場麻煩,他便急令皇甫酈趕緊離開。
卻此話已傳入李傕耳中。
李傕怒道“剛才就想殺他,瞧在其從父皇甫公舊日的威名份上和他與我州里人的情分上,饒了他一命,反到明帝前誣我”傳令給負責護衛劉協的宮使虎賁王昌叫皇甫酈來,欲殺之。
王昌雖是個宦官,雖是李傕一黨,亦知李傕的作為是越來越不像話,卻不肯從其此令,找到皇甫酈后,悄悄地把李傕欲殺他告知,讓他趕緊逃命去;還見李傕,答以“酈已奔走,追之不及。”
趙溫獻策無功,反差點連累皇甫酈喪命,不過劉協就此也沒有責備趙溫,畢竟趙溫亦是好意。
鐘繇知了此事之后,與左右說道“李傕、郭汜惡斗至斯,前遣大臣說和,既然未能得解,而下欲再使其和解,本就是不可能的了況今鎮東勤王兵馬將至,又復何來和解所為”
為免得因皇甫酈再做和解這畫蛇添足之此事,引起李傕重新對劉協的不恭,也是為了進一步的安撫、迷惑住李傕,以能使劉協安安全全地等到荀貞的兵馬來到,鐘繇私下再次進言劉協,說道“陛下,不如給李傕加官進爵,以示信任。”
劉協同意了鐘繇的進言,便下詔書,以李傕為大司馬,在三公之右。
此前,李傕、郭汜是位比三公,而今李傕得任大司馬,位在三公右,已是地位比三公還要高,真真正正的天子一人之下,群臣百姓萬人之上了。
大司馬是古官,先秦之時已有。本朝初期,大司馬為三公之首,掌管軍事,后來改為太尉。黃巾亂來,州郡割據,大司馬此職,重又被朝廷拿出,至今,加上李傕在內,擔任過此職的兩人而已,一個人便是故幽州牧劉虞,另一個就是李傕了。
任劉虞為大司馬也就罷了,李傕亂臣賊子,劉協恨不得吃其肉、寢其皮,而堂堂天子,卻不得不對之百般容忍求全,實是可稱委屈。
劉協日夜盼望荀貞、曹操的勤王兵馬到來。
冀州,魏郡。
曹操這一日,風塵仆仆地到達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