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該怎么辦
又能怎么辦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兵馬不足,實力不夠,只能使英雄氣短。
回到客舍住下,一夜難以入眠,為了使這個翻身的良機不失,次日,曹操忍住怒氣,再次求見袁紹。
見到袁紹,不再多說廢話,曹操直接與袁紹說道“本初,你若是不肯和我一道勤王,我卻是一定要做此事的,但我兵馬不足,你借些兵與我,總成吧”
曹操和袁紹到底是少年相識,兩人幾十年的關系了,拒絕了和曹操一同勤王,曹操拉下臉皮來,又轉而向他借兵,這委實是不好再做拒絕。
袁紹遂說道“孟德,今日冀州之形勢,實在是不容我出兵長安,勤王救駕,你擔憂皇上的安危,我同樣是大漢的臣子,又怎會不無憂慮你愿意勤王救駕,我當然要大力支持。”
曹操說道“本初,你這是答允借兵給我了”
袁紹說道“你我之間,何須談借我給你精卒三千”
曹操的失望之色,難以掩飾。
袁紹觀見,說道“孟德,冀州的情況,我已經一再地對你說,我確實也是捉襟見肘,再多給不了你了。你在西河郡,不是還有元讓所部的兵馬么你叫他率部跟你一起去,總是你能多些可用之兵;另外,你說河東郡的王文都不是同意借兵給你么再加上王文都的河東兵,我再給元才去封書信,讓他也撥些兵馬與你,這樣,總行了吧”
曹操慨然嘆息,說道“罷了,三千就三千吧。”
卻這三千兵馬,曹操接連催促了三天,乃才撥到曹操帳下,是由張郃統帥的三千原冀州郡兵。
撥到當日,曹操入袁紹軍府辭別,府吏稟報說袁紹不在府中。
原來是袁紹的幼子袁譚病體稍好,因在病房里待得久了,嫌氣悶,袁紹因帶著袁譚出府去踏青了。曹操心急,擔心被別人,尤其是擔心被荀貞搶先勤王,也就不再等袁紹,當天就領著曹純、郝昭等從騎,以及張郃和張郃的三千兵馬出鄴縣,還太原而去。
這天傍晚,袁紹從城外歸來,知道了曹操居然沒向自己面辭就已離去,頓時心生不快。這卻也不必多說。
還太原路上,重經太行山,仍是夜宿山中,而曹操的心境,與上次來鄴縣時的那回夜宿山中,已是截然不同。上次是雖知艱難,但只要說動袁紹出兵,勤王救駕得以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很大,換言之,他的志向從而就此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就會很大,艱難中存在希望,充滿激勵;這一次是說袁紹失敗,且只借得了三千兵馬,再去勤王救駕,阻力勢必將會重重,成功的可能性變得很小,換言之,他志向得以實現的可能性也就很小,卻是壓力重重,如太行壓頂。
才過太行山,前面軍吏來報,說程立派來的一個信使求見。
曹操召之來見。
這信使稟報說道“明公,圣上下了一道密旨,前日到了晉陽郡府。”
曹操問道“圣上密旨是何密旨”
這信使答道“圣上令明公率兵赴長安勤王。”
丁沖的信和劉協的密旨是一個意思,可如前文所述,代表的意義截然不同。
曹操聞獲此訊,原本壓力很大的情緒,略得以振作起來,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馳還晉陽。
就在曹操知道了劉協的密旨送到太原,往晉陽趕回的途中,這日,鐘繇的信被送到了昌邑的荀貞軍府,與鐘繇信差不多同時到的還有劉備上給荀貞的書,時已至閏三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