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經營河南尹是為了用兵長安,軍府遷到昌邑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便於用兵長安,所以為了在機會來到的時候,能夠及時抓住,減少因為調兵而耽擱的時間,荀貞在遷軍府至昌邑時,把原本在郯縣的駐兵大多都帶到了昌邑,并在遷徙到昌邑以后的這段時日里,分別向原本屯住在徐州、兗州等各地的一些精兵強將下達命令,把他們也都召到了昌邑來。
現下勤王的決定既然做出,遂在又選定了都調何部從他出戰之后,令諸將備戰的檄文,荀貞親筆起草,當天便就一道一道地送出下達。
定下來跟隨荀貞勤王的各部,計分別為:現皆駐於昌邑城外營中的辛璦、陳到、張飛、太史慈、文聘等等各部,還有臧霸所部。辛璦等為鷹犬,臧霸為偏裨。謀士方面,戲志才、郭嘉從軍佐策。至於荀彧、陳群,留守軍府。接令當時起,臧霸、辛璦等將即開始備戰。
——陳群籌糧的工作和荀攸與主掌軍民兩塊兒屯田的江禽、棗祗之征募、調集民夫的工作,也於即日就開始,卻不必多言。
這天晚上,荀貞親到陳群家中,夜見陳紀。
見到陳紀,荀貞把李傕、郭汜內亂,自己已然決意奔赴長安,勤王救駕此事告訴了陳紀。
陳紀聞言,驚喜不已,他之所以從長安來到荀貞這里,原因正是劉協給了他密旨一道,令他召荀貞趕赴長安勤王,此前因為機會不合適,荀貞一直沒有能夠按照劉協的令旨行事,現下,荀貞終於覺得時機來到,將要進兵長安,陳紀驚喜之余,精神振奮,雖然已是個五六十歲的老者,可燭光下,竟是一時老態盡去,意氣揚揚,雙目生輝。
他對荀貞說道:“貞之,老夫愿與你共赴長安,勤王救駕!”
荀貞今晚來見陳紀,為的就是讓他與自己一同前赴長安。
陳紀一則是奉劉協的密旨,從長安朝中來到荀貞身邊的,二者,陳紀和長安朝中的許多大臣關系都不錯,又是荀貞府中當下於海內名望最高者,是以如果陳紀跟著荀貞一起去長安,會對荀貞有很大的幫助。
沒有想到不等自己開口,陳紀就主動請纓,荀貞大喜,只是卻有一些憂慮。
看了看陳紀花白的頭發與稀疏的胡須,荀貞略顯擔憂,說道:“陳公,公若是肯與貞同往長安勤王,固所愿矣!然此去長安,路途遙遠,兼且還要經過不少的戰事,卻不知陳公的身體能否吃得消?”
陳紀說道:“前我奉天子之旨,從長安去到徐州,路上的艱辛,難道會不如此番從軍,與卿共赴長安么?我雖老邁,然蒙圣恩而居上位,素來所疾者,不能為圣上誅奸也!貞之,你要勤王救駕,誅殺李傕、郭汜,我豈能不與?你不用擔憂我的身體能否吃消,我能吃得消!”
若陳紀、楊彪這樣的年紀較大的朝臣也好,海內名士也好,他們的大半生都是在漢家的統治下走過,對漢室的忠誠是很堅固的,此其一;臨到老來,他們也不想晚節不保,相反,更是想要表現出他們對漢室的忠誠,以留名后世,此其二。因是此故,陳紀老而彌堅,壯心不已。
卻是明知此因,聽了陳紀慷慨激昂的這番話,荀貞亦是不免為之敬佩,說道:“好,既然公有此誅奸之偉志,此回貞勤王長安,就勞煩公與貞共往。”
次日,荀貞又傳檄徐州刺史張昭、青州刺史荀成,把自己將要勤王此事告知他二人,令他倆安撫境內,又去信九江郡的荀諶等,也把此事告知,叫他們務要牢牢把守境中,并去書孫策。
給孫策之書,自是征詢孫策的意見,問他愿不愿與自己同往長安勤王,如果愿意,就請孫策及早的準備兵馬,約與孫策十天后在洛陽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