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荀貞又給劉備、徐榮等、李通各去檄令一道。
給劉備的檄令,也算是對劉備“自請為先鋒”這道上書的一個回應,則是命劉備在接到檄令之日起,就把目前屯積在潁川郡的軍糧,全部押運到洛陽去,為荀貞的此次進戰,先做好糧秣上的部分準備,并於檄令中,告訴劉備,已然表奏他為輸糧中郎將。
——文到此處,不妨多說一句,卻劉備於數日后接到荀貞的此道檄文,不免思緒復雜,一方面荀貞決定勤王,而且表了他做輸糧中郎將,叫他跟著一起往去長安,劉備很興奮;但另一方面,從荀貞給劉備表的這個“輸糧中郎將”的官職來看,或者從荀貞在檄令中給劉備下達的命令來看,荀貞很明顯,還是打算讓劉備負責軍糧、后勤這方面的軍務,對於這一點,劉備又覺得不合乎自己的愿望,情緒有點低落。他頗是納悶,暗自尋思,想道:“是不是我轉輸糧秣,供應洛陽這差事干得太好了?使得鎮東竟誤以為我擅長運糧,遂又以此任授我?”
盡管荀貞給的任命不合乎劉備的心意,可是荀貞的命令已下,劉備總不能拒絕,因此於接令之日,便按荀貞檄令的要求,與韓暨等一道,著手開始把囤聚在潁川的糧食往洛陽運輸。
屯聚在潁川的軍糧,并非都是潁川一郡所籌集,部分是劉備在潁川郡籌集而得的,潁川是個富郡,籌集到的這部分糧食還不少;部分是孫策從汝南等地轉運到潁川的。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此次進討長安,如荀貞所言,從昌邑到長安路途千余里,即使從河南尹到長安,行程也有七百里,按照荀貞的計劃,總共用來討伐李傕、郭汜的兵馬有三萬余眾,而又這場戰爭肯定不是一兩天就能打完的,故此所需軍糧的數目委實不算少。
不過,好在徐州安定已久,兗州的屯田也已進行了年余,去年收成不錯,軍府府庫的儲糧十分充裕,加上陳群負責的這塊兒大頭,就目前而言,軍糧的供應方面,問題不大,限定的時日內,足能籌集、運出夠三萬人、馬食用三個月的糧、秣,這差不多已經夠用。
……
荀貞征詢孫策意見的書信,快馬加急,一日多后到至汝南郡平輿縣的孫策軍府。
孫策看畢,立即招來吳景、弘咨、公仇稱等等帳下的重要文武前來商議。
聽完孫策轉述的荀貞來書之意,堂上便有一人失聲說道:“這如何使得?”
眾人舉目看去,說話之人是孫策的姐夫弘咨。
孫策不動聲色,問道:“緣何使不得?”
弘咨面色吃驚,說道:“李傕、郭汜,悍將也,呂布且非其敵,韓遂、馬騰亦為其所敗;又有張濟、段煨、楊定等為其黨羽,統共擁兵怕不下十萬。今雖李、郭內斗,而料鎮東可用之兵,至多兩三萬之數,便是加上我軍相助,兵馬亦遠不足敵之!今若勤王,深入敵境,必然阻力重重,莫說到得長安救駕,只怕就連這弘農郡,都不好能夠打得過去。我豫州現下南有袁本初為我仇敵,西北則有河內張楊是我軍之宿敵,倘若袁術與張楊,趁我軍隨鎮東出征長安之際,前來犯我,則我軍勢必進退失據,豫州局面不可收拾矣。”
孫策問余下的吳景等人意見,說道:“公等以為何如?”
吳景也不贊成,說道:“前時不是接到了桓階的來信,建議將軍與張羨聯兵,取荊州以平分之么?袁術、劉表皆非易與之輩,若欲與張羨共取荊州,我軍勢必要投入全力,而袁紹與劉表又隨時都可能會再生戰,值此關頭,如從鎮東往長安救駕,那如果機會來到,豈不坐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