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是說,荀貞展開對弘農郡的攻勢后,極有可能會選擇新安為主攻方向,則守新安之部,即使能擋住荀貞部的進攻,受到的損失也會遠比守新安的部隊為重。
便正是因為此故,前日楊定提出此守御之策后,段煨很不愿意。
弘農郡又不是他自己的,憑什么讓他的部隊來守新安?
張濟的官最大,張濟的部眾也最多,而且弘農縣原本就是張濟的駐地,張濟又答應了,給段煨、楊定分些兵馬,相助他倆守城,則張濟留守弘農縣,段煨雖有意見,尚且罷了,可以接受,卻楊定憑什么去守宜陽?不守新安?
唯是,到底新安、宜陽該分別由誰駐守,之前還有時間爭論,於下荀貞兵馬已出,卻是已無時間再做延遲了。
張濟當然知道段煨不愿意屯守新安的原因,便於楊定說完以后,段煨遲遲不肯出言之時,說道:“新安、宜陽兩縣相較,荀貞之可能會主攻新安。楊將軍此議雖不錯,只要守住新安、宜陽,荀貞之就萬難入我郡半步,可是只以段將軍一部駐守,怕嫌不足。要不這樣,楊將軍,我再拿出一部兵馬給段將軍,你也拿出一部兵馬給段將軍,協助段將軍共同守新安,何如?”
楊定亦知不能再往下拖了,因就不太情愿地應道:“好,便從將軍之令。”
段煨卻仍是不愿,就算張濟、楊定兩邊各出一部,可是守新安的主力,不還是他的兵馬么?
張濟顧語段煨,說道:“將軍忘了我昨晚與你說的話么?”
昨天晚上,為了解決誰來守新安,誰來守宜陽的問題,張濟專門去見了段煨,與段煨說了一番話。張濟與他說道:“楊將軍,羌人是也,今弘農若失,其猶可退還其故地,不失為一地之酋率,可是你我如果失了弘農,又復能再退往何處?”
如果把弘農丟了,張濟、段煨還真是無處可退。
退回涼州去么?涼州現有馬騰、韓遂等各路軍閥割據,馬騰、韓遂攻不下三輔,他們如果退回涼州,也肯定在涼州立足不得。涼州退不得,退往三府的左馮翊等地么?左馮翊等地現也有大小軍閥割據,地盤會很難爭。那退往長安么?當初張濟等為何從長安來到弘農?還不就是因為爭不過李傕、郭汜、樊稠,被他們給排擠出來的!且若弘農守不住,荀貞兵馬跟著就會入關中,去長安,那這長安,也根本就無去的必要。
涼州沒法回,三輔退不得,長安去不得,還真是弘農一失,他們就將無路可退,無地可去。
段煨無可奈何,只好應道:“謹從將軍之令。”
荀貞兵馬已經將臨,而卻直到此刻,三將才總算是把守御之策給定了下來。
張濟剛與段煨、楊定說定,便於明天上午,他兩人各自領軍分赴新安、宜陽駐守,堂下一將,高聲說道:“鎮東今親統兵犯我,其士正銳,若只御守,恐難阻之。末將愿引本部兵,往郡界逆擊之,以為將軍先挫其鋒,揚將軍之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