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邑問他,說道:“前聞鎮東兵馬已到洛陽,鎮東來書,所言何事?”
曹操掩住復雜的心情,笑與他說道:“貞之書中說,愿意助你我軍械、糧秣。”
王邑大喜,說道:“鎮東若肯相助,與我等齊心,則我等勤王此事,勝算又添幾許!”
曹操說道:“是,是。卿所言甚是。那給貞之的回書,就勞卿代勞罷。”
王毅一口答允,給荀貞的回書寫成,派人送出后,他又說道:“孟德,你我從安邑出來前日,聽報說鎮東似已準備進攻弘農郡,卻也不知他現下是否已然開始進戰?戰況何如?”
……
弘農郡,郡治,弘農縣。
早於幾天前,聞報荀貞與孫策會師於洛陽后,楊定、段煨就從華陰縣率兵趕到了弘農縣,與張濟合兵,又在王邑猜測荀貞進戰弘農的戰事進展如何的時候,這日,張濟、楊定、段煨諸將又一次地聚到張濟的軍府中,商議應對荀貞之策。
弘農郡及其周邊駐郡的地形圖鋪展地上,諸將環繞其邊。
反復將地圖看了多時,張濟說道:“上午軍報,荀貞之與孫伯符已在昨日下午時分,兵出洛陽,向我弘農而來。出洛陽至我弘農東界,百里遠近而已,最晚明后天,他兩人的兵馬就會到我郡界,我等該如何抵御,不可再拖了!需當今日就決議定下。”
卻是三將連著討論了好幾天,然因為各自心懷鬼胎,彼此猜忌之故,到現下為止,連怎么應對荀貞的兵馬來攻,都還沒有討論出個成策。
楊定非是漢人,是個羌人,雖然他是羌人中的大貴族,受漢化已久,然在發飾、衣服上仍還保留著羌人的特色,沒有扎髻,束發成辮,盤於顱后,并在粗粗的辮子間,鑲嵌了不少金銀飾品,乍看起來,晃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眼目。他摸了把須髯,撇了一眼站在他對面的段煨,說道:“荀貞與孫策來勢洶洶,這御敵之策早就該定下了!將軍,以我之見,咱們還是當按前日所議,勞段將軍及其部守新安縣,我領我部守宜陽縣,由將軍坐鎮弘農縣,為我兩部之后援。只要新安、宜陽、弘農此三縣咱們能夠守住,荀貞與孫策兵馬便千萬之眾,也是難入我弘農郡半步!”
弘農郡中多山,尤其郡之南部,洛水以南的廣闊地界更是山巒起伏,有伏牛山西段的熊耳等山綿亙;弘農郡的轄縣,也因此除了陸渾一縣以外,悉在洛水以北。
——洛水從京兆尹東流入到弘農郡后,差不多是從弘農郡的中間地帶一路西流,又進入到河南尹的。洛水與弘農郡北界、南界的距離基本相同。
新安、宜陽兩縣,宜陽正在洛水的北岸,新安在宜陽北,兩縣接壤,兩座縣城相距百里,俱位於弘農郡之東界,鄰河南尹。
確如楊定所說,只要能把這兩個縣守住,就等於是守住了從洛陽往弘農郡來的東大門,荀貞兵馬再多,而只要不能把此兩縣攻克,似乎還真就無法入弘農郡半步。
只是,楊定的計策看來不錯,卻有一個問題。
即是:相對經宜陽入弘農郡,經新安入弘農郡的道路更加順暢。從宜陽入弘農郡的腹地,比如到弘農縣等地,中間也需要穿過一些山嶺,但從新安往弘農郡的腹地來的話,就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