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所說的鴻門,便是不僅鼎鼎有名於后世,而且於今也已廣為天下知的“鴻門宴”的鴻門。楚漢相爭之際,項羽即是在此設宴,欲殺劉邦。
此地位處霸陵東邊四十里,鴻門二字之得名是因這里長久的被雨水沖刷,形似鴻溝,北端出口處如同門道,故名鴻門。現下此地隸屬新豐,新豐就是前漢初年,劉邦為解其父思鄉之情而按照其故鄉豐縣的布局、建筑等等所造的那個新豐城。
李傕之所以打算把迎戰荀貞的地方選在此地,乃是出於二因。
一則鴻門亭這個地方南臨驪山、北近渭水,是從鄭縣往長安來的必經要道,有地勢之險。
再一個是,如上所述,鴻門亭距離霸陵只有四十來里地,這一點也有利於李傕、郭汜。戰若有利,可以進擊;而若有不利,按李傕的估料,他亦可以撤軍還入霸陵。
用李傕的話來講,那就是郭汜“難得”的與李傕再一次所見相同。
郭汜同意了李傕的此個選擇。
兩人意見一致。
定下了此事,李傕與郭汜說起另一件事。
他摸著胡須,沉吟說道“荀賊書中自稱他是奉辭伐罪,并他傳檄三輔的最新檄文,李儒給我抄了一份來看,其檄中亦有奉旨之說,又聞曹賊也自稱有天子的密旨在手,如此看來,卻難不成天子果是給荀賊、曹賊下了密旨卻也不知是怎么送出去的郭多,你對此怎么看”
郭汜說道“天子在你營中,密旨怎么送出去的,我怎么會知道無非是你看顧不嚴哼,成事不足。”甩下臉子,扭向一邊。
李傕自知理虧,忍住了沒有回罵過去,嘿然片刻,說道“亦無妨也鴻門此戰,你我必勝,且待擒斬荀賊,回師長安以后,再面責天子便是”
郭汜問道“還有話說么”
李傕說道“你既無異議,我就回書荀賊,約他會戰鴻門亭。這會戰之日,我看便定在十天后,何如”
郭多沒有接腔,算是默認,拍馬離去。
瞧著郭汜與其諸多從騎離開的背影,李傕面現狠辣,自言自語地說道“待乃公滅了荀賊,再來治你這盜馬虜的不敬之罪”也帶著從騎,撥馬還營去了。
回到營中,李傕果是給荀貞回書一封,遣吏給荀貞送去。
只不過這道回信,不像荀貞給他的來信是手書,而是由李儒代寫。李傕雖是武夫,也知好歹,自知他的字遠不如荀貞,因不愿兩下還未開戰,先弱了一頭。
李傕的回書送到荀貞軍中。
荀貞與孫策、戲志才、郭嘉等俱皆看過。
郭嘉笑與荀貞說道“李傕、郭汜邀明公會戰於鴻門亭,必是因自覺鴻門亭有利於他。”問荀貞,說道,“卻不知明公何意”
“大勢所向,縱鴻門亭稍有利於彼,復何益哉”
郭嘉問道“那明公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