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兵馬駐地,離長安只有是五六十里,他給丁沖的信,一日后就送到了丁沖處。
丁沖急忙求見劉協。
見到劉協,他下拜說道“臣賀喜陛下。”
劉協展開愁眉,驚喜說道“可是鎮東大敗李傕、郭汜了”
“不是。”
劉協喜色散去,問道“既非鎮東已勝,何喜之有”
丁沖拿出了曹操來書,奉與劉協,說道“陛下,雖尚未聞鎮東捷訊,然曹操率精卒萬人,現已至渭水北岸高陵縣境,距長安只六十里矣”
侍臣把曹操的來書轉呈劉協。
劉協看罷,說道“原來是被楊奉阻在渭北,這楊奉既已叛李傕,卻為何不放曹操兵馬過渭”
丁沖說道“陛下,此系因楊奉記恨曹操前殲西河白波黃巾,他於河東敗於曹操之故也。陛下,以臣愚見,楊奉此舉,未免不識大體,陛下何不降旨一道與之,赦免其罪,令他讓開渡口,放曹操兵馬南渡於下,李傕、郭汜親率其主力在外,只要曹操渡渭兵到,陛下即可脫危解困矣”再度拜倒,說道,“故此臣方才賀喜陛下。”
“李傕、郭汜所留之兵,朕聞尚有萬余之數,曹操可能勝之”
丁沖信心滿滿,答道“陛下,曹操知兵善戰,其所率者皆百戰之精銳,只要他能得過渭水,兵至長安,李傕、郭汜所留之眾,必能為其一掃而空,陛下勿憂之也。”
劉協精神一振,問從侍在旁的鐘繇,說道“卿意何如”
鐘繇不動聲色,恭謹地回答說道“有董承內應,曹操兵馬若至,李傕、郭汜所留守之賊兵,確乎可以敗之。”
鐘繇的這個回答,既在劉協的意料之外,又在劉協的意料之中。意料之外者,這勤王的頭功,不僅對外邊的荀貞、曹操很重要,對劉協身邊的近臣們來說,也很重要,劉協知道丁沖是偏向曹操,而鐘繇是偏向荀貞的,然於此際,鐘繇卻毫無與丁沖相爭之意,這是出了劉協意料的。意料之中者,鐘繇一向識大局,一切都以劉協為重,忠心耿耿,則不與丁沖相爭,愿意讓曹操先到長安,又在劉協的意料之中。意料之外與意料之中之間,劉協對鐘繇越發看重了。
盡管大頭的希望是在荀貞那邊,但如果能早一點脫困,劉協自然也很情愿。
他於是說道“那朕就給楊奉降旨一道”
鐘繇說道“臣敢請為陛下起草此旨。”
劉協越看鐘繇越是喜歡,笑道“勞煩卿了。”
鐘繇替劉協起草完這道旨令,呈給劉協觀閱。
劉協看后,沒有異議,即落天子印璽。遣人出營,急送去給楊奉。
令旨送走,鐘繇請劉協召來趙溫等臣,又與趙溫等共作商議,眾人議定,只等到曹操兵馬渡過渭水的消息傳到以后,就令董承起兵,護衛劉協前往董承軍中。
諸事議定,鐘繇與趙溫、丁沖等辭拜出室。
回到自己住處,鐘繇提筆給荀貞寫了一封信,把這件事告訴荀貞。
鐘繇的此信送至荀貞手上時,荀貞兵馬已到鴻門亭,距離與李傕、郭汜的會戰之日只剩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