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奉旨,曹操若不奉旨,獨自一人率軍回太原去,那就太不像話了。
曹操於是和王邑一起來了長安覲見。
李傕一敗,渭水北岸的涼州兵或已逃竄,依附別的割據去也,或已向朝廷呈遞降書,表示投降;渭水南岸的楊奉、徐晃也已率部離開渭南渡口,投到了荀貞帳下,渭水兩岸的道路都已打通,曹操與王邑之此來長安,一路通行無阻。
下午,曹操果與王邑同來拜見荀貞。
要說起來這個“拜見”,曹操與陳儀說的“拜見荀貞”,還當真不是曹操客氣。
就不說荀貞已獲“假節鉞、錄尚書事、車騎將軍”等官之詔拜,荀貞現雖上書辭讓,然最終就任只是個時間早晚的關系,便只說荀貞現下鎮東將軍的官職,就已比曹操的現官為高,“拜見”二字,荀貞當之無愧。
得報曹操、王邑將至,荀貞親自到營前相候。
遠遠見成排的綠樹對映間,數騎、兩車,自西邊空蕩蕩的官道行來。
行至近處,荀貞看得清楚,騎有四騎,當先一騎,上邊所坐之人,四旬上下年紀,常人之貌,蓄著胡須,膚色偏黑,身形不高,簡單地裹個幘巾,著黑便服,佩劍,可不就正是曹操。
其后三騎,一個二十多歲年紀,相貌與曹操有幾分相似,亦是個頭不高,荀貞識得,此人乃是曹操的長子曹昂;另外兩匹馬身上的騎者,一個三十多歲,一個二十出頭,這兩人荀貞不識。兩輛車,一輛是輜車,垂著車簾,看不到車內所坐何人,不過荀貞能夠猜料得出,必是王邑無疑;另一車是輛軺車,馳於輜車之前,車上立著一個三旬上下的佩劍文士,這人荀貞也不識得,但也能大概猜出是誰,應當是王邑的主簿或其它的門下親近吏。
離轅門還有挺遠,曹操幾騎就下馬,兩輛車也都停下,軺車上的文士下來,放了腳蹬在輜車門下,車中下來一個三十多歲,也是穿著便服,配著長劍的士人。
總共六個人,稱得上輕車簡從。
曹操和那個士人居前,其余四人居后,朝向轅門來。
荀貞領著戲志才等數士,歡笑迎前,說道“孟德、孟德任城一別,你我多久沒見了人世間的緣分卻這般奇妙,真是沒有想到,你我再次相會,居然會是在長安孟德,孟德賢兄想煞我也”話聲中,已到曹操等人近處。
曹操等正在向荀貞長揖行禮。
荀貞一把拽住曹操的胳臂,將他拉起,上下打量,說道“孟德,你怎么不見老”
曹操比荀貞低,兩人離得太近的情形下,他看荀貞得仰臉,因是他略往后退了一退,笑道“操不見老,公亦神采依然。不,應當說是神采更勝往昔”
荀貞擺了擺手,說道“老了,不比當年了。賢兄啊,就在昨天,我不過是與我營中將士比了比騎射,你猜怎樣居然就腰酸腿痛這放到以往,何以能會”
曹操說道“若是我未有記錯的話,公今年當方三十五六,春秋正盛,壯年之齡,何來言老”
荀貞說道“人或未老,心已老矣。”喟嘆說道,“孟德賢兄,三十而立,夫子之言也。我今年早過而立之齡,回顧看之,一事無成,可謂蹉跎歲月,虛擲時光。每思及此,我心惆悵。”
曹操一時無言以對。
荀貞如果是蹉跎歲月,虛擲時光,至今一事無成的話,他曹操算什么
正無話可說之時,荀貞的目光轉向了他身邊的王邑,問他,說道“賢兄,此公想來必就是河東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