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猜對了,這支隊伍的確不是真的商人,而且也的確是劉表遣來覲見劉協的使臣隊伍。
之所以他們的口音與文聘、韓暨相似,乃是因那兩個說話之人皆是襄陽人,襄陽與南陽郡緊鄰,襄陽縣城距南陽郡的南界只有三四十里,所以口音上和南陽人說話有些近似。
這支使臣隊伍的為首之人非是別人,正是蔡瑁。
方才在那隊伍前頭說話的那兩人,是蔡瑁家中豢養的兩個劍客。
由襄陽縣到許縣,需要從南到北貫穿整個南陽郡,路上自不用說,危機四伏,故此一行人中不僅有劉表撥調給蔡瑁作護衛的勇士,還有蔡瑁家中得用的輕俠、劍客,蔡瑁也都隨行帶上了。蔡瑁家是襄陽的頂尖大族,襄陽右姓甚眾,而唯諸蔡最盛,其族之勢可想而知,其本人又任俠尚氣,故此他門下著實是養了不少殺人亡命、勇武出眾的輕俠、劍客之流。
於禁等護衛著遲婢的坐車從蔡瑁他們這支隊伍旁邊經過的時候,蔡瑁身在隊伍的中間,也對於禁一行多有揣摩,看於禁等是從許縣方向來的,且於禁著六百石軍官的衣飾,扈從者除掉奴婢,俱是衣甲鮮明的精壯兵士,遂猜那緇車中所坐的一定是個貴人,但具體是哪個貴人,蔡瑁猜不出來,畢竟劉協和朝中百官如今遷到了許縣,許縣如今的貴人那可實在如過江之鯽。
傍晚時分,蔡瑁一行到了許縣城外。
遠遠眺望,只見官道前頭,許縣縣城的城墻高聳,夕陽下,頗有百姓出入,城東門對著一條筆直的大道,——這大道應當是新修的,很平整,土的色澤也不同於官道,大道兩邊俱是良田,差不多已然麥熟,若金黃的海洋,東約十余里是兩座小城,南北相對,外各有高墻環繞,兩座小城的面積大小相仿,北邊小城中多有宮室,高聳出墻;南邊小城中沒有什么高大的建筑,都是屋宅,又在此兩小城之西北,是座占地極廣的軍營,營中旌旗林立,隱聞鼓角之聲。
蔡瑁等人知道,這東邊的那兩座小城,就是劉協和朝廷百官及荀貞等現下的所居和辦公之所,眾人就也不朝西邊的城里去,往東行之。
到至西邊那兩座小城附近,從吏到蔡瑁馬前,問道:“明公,是先去宮外遞表求見圣上,還是等到明天再說?”
蔡瑁一手挽住馬韁,一手指了指天色,說道:“時辰已晚,等咱們到宮外,天都已經黑了,且待明日吧。”
從吏問道:“那先投驛舍住下?”
蔡瑁答道:“你們且便去投驛舍。”
從吏問道:“那明公……?”
蔡瑁說道:“把我備下的禮物取出,我今晚先去謁見車騎。”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