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圣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趙構一看大怒,你個小兵卒子,說話不經大腦,家國大事是你能議論的嗎?于是剝奪了岳飛的兵權。
岳飛這次被一擼到底,連去背行軍鍋的資格都沒有,被革除軍職、軍籍。
八月,岳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此時,“聲滿河朔”的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正在大名府多方收攬英才抗金。張所知悉岳飛的遭遇后,便留他“帳前使喚”。這是岳飛第四次投軍。
岳飛見識非凡、武藝高超,張所破格提拔他。“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第四十階),任河北招撫使司中軍統領,后又升為統制,隸屬于名將王彥部下。這時候岳飛的官階大致是準將,職務(差遣)是旅長。
張所因主張抗金,早前曾彈劾黃潛善而遭貶謫發配嶺南,最終死于貶途。被張所派遣去收復衛州(河南衛輝)等地的王彥、岳飛一部,隨著張所被貶及河北西路招撫司的撤銷而成為孤軍。
金兵勢大,王彥趨于保守,岳飛擅自率部發起進攻,擊敗金軍攻占新鄉縣。金軍誤以為王彥、岳飛部是宋軍主力(實只七千余人),調集各路金軍圍攻,岳飛率部死戰突圍而出。
王彥因此與岳飛不和,不再同意與岳飛合兵一處,岳飛遂獨自率部戰斗。所以,岳飛從小就有些不聽上級號令,在軍中樹敵頗多。
此時宗澤任東京留守司留守,岳飛率部來投,再次歸入宗澤帳下,任東京留守司統制。
建炎二年(1128年),岳飛此時二十六歲,七月初一,連續二十四次上書北伐而未獲趙構支持的老將宗澤出師未捷身先死,杜充繼任留守,宗澤策劃的北伐夭折。
七月十五日,岳飛按照宗澤生前部署率部進駐河南府(洛陽)。
八月,金軍大舉進攻,妄圖攻取陜西。岳飛所部首當其沖,與金軍大戰于虎牢關,擊退金軍,升武功郎。
此后多次轉戰,到建炎三年時他因軍功先后補武經大夫、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武德大夫英州刺史(三十五階升至第十九階)。
宋朝的刺史是從五品的武臣寄祿官(代表官員身份地位的虛銜),無職掌,無定員,級別大致是副廳級+。武官官階方面,大致是中將,雖然職官只是旅長,但是軍銜很高。
建炎三年(1129),金軍在岳飛這兒碰到硬釘子,于是轉變攻擊方向。
一月,徐州、淮陽、泗州陷落,二月,天長軍(安徽天長)被攻陷。趙構慌忙逃至杭州,五月移駕建康(南京),不久又轉回杭州。六月,杜充以勤王為名放棄開封,岳飛苦諫無果,只得隨軍南撤。
秋,金軍多路南侵,其中完顏兀術(金兀術)領軍直接進攻江南,妄圖一舉滅亡南宋。十一月,金軍渡江后,杜充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燮的一萬三千人策應。
二十日,陳淬率軍力戰,岳飛獨率右軍與金軍對陣,然而王燮卻不戰而逃,陳淬戰死,諸將皆潰,岳飛苦戰無援,二十二日整軍退往建康東北的鐘山。二十三日,杜充放棄建康逃跑,繼而降金。
金兀術渡江后沖向杭州,各路宋軍紛紛潰敗,趙構坐海船逃至海上躲避,據說因此受驚嚇造成了不舉。當然趙構不會對李寺說起。
馬家渡之戰后岳飛決定脫離杜充,獨自領軍在金軍后方發起進攻,多次給予金軍重擊,收復多處失地。
建炎四年(1130)二月,金軍北撤,受到岳家軍截擊,損失慘重。五月,岳家軍收復建康,俘獲萬戶、千戶以下千余名金兵,這是岳家軍首次輝煌勝利。
四月任御營使司統制(隸屬張俊),收復建康(南京)后,岳飛押送俘虜面圣,這是君臣倆第一次相見,補武功大夫(第十五階)、昌州防御使,通、泰州(南通、泰州)鎮撫使兼泰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