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做爆竹有很悠久的歷史,從孫思邈收了一個徒弟開始。
孫思邈晚年四處游歷,來到了瀏陽,隱居在一處山洞,平常采些草藥,與人治病,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
一天他前往瀏陽大瑤九華山采藥時,不慎墜落山下負傷。當時年僅18歲的李畋正好從此經過,就將昏迷中的孫思邈背到家中救治并悉心照料,孫思邈對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很是感激,便收他做了徒弟。
孫思邈將火藥的制作方法教給了李畋,而李畋用火藥首先發明了“爆竹”,就是把火藥裝進小竹筒,然后引爆,發出巨大的聲響。
這最早的爆竹雖然聲音很大,但是也很危險,后來李畋就嘗試用紙筒,沒想到試驗成功了,制作成了傳統意義的紙筒爆竹。
貞觀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40年春天,近20天持續高溫,很不尋常。
京城長安,陸續出現了幾例皮膚瘙癢、頭痛發熱、呼吸難為的病例,繼而暴病身亡。
隨著病例的愈增,長安一時人心惶惶。京城醫館人滿為患。朝廷調查,此為山魈厲鬼作亂,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瘴氣侵擾,導致瘟疫流行。太宗皇帝寢食難安。
再這樣下去,長安城將會變成一座空城。朝廷當機立斷,作出了一個英明且艱難的決定:封城!
于是到處張貼告示:各家各戶均不得外出,百姓不準來往接觸。宮中太醫、民間醫者全力以赴治病救人。但病號太多,任務異常艱巨,收效甚微。
大臣魏征,向皇帝諫言需在各郡府張榜尋求驅魈高人。
皇榜相繼掛到了各個州府縣城,孫思邈有一日進瀏陽城賣藥,剛好看到了皇榜,于是就揭了下來。
回到山洞后,孫思邈對李畋說:“我徒聽命,你我師徒一場,今日緣分已盡,你速速拿著這個進京吧。”
他手里拿的正是李世民發布的皇榜。
可李畋與孫思邈相處日久,日久生情,他痛哭流涕道:“師父,徒兒不要離開師父,師父,你不要丟下徒兒不管啊……”
可孫思邈心意已決,修行之人豈能為情感所束縛,他把皇榜往李畋身上一推,說道:“李畋,人各有命,此番進京,是你天命所歸,去吧。”
李畋沒有辦法,只好接過皇榜,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孫思邈,火速進京了。
李畋動身趕往長安的期間,太宗皇帝李世民也染上了瘟疫。
到達京城,李畋先從皇宮開始驅魈。命所有人打開門窗,用布浸水后,掩其口鼻而出。戶外,李畋點燃了爆竹。爆竹炸裂時,沉悶已久的皇宮,被驚天的聲響打破,天地之間,乾坤朗朗。
煙霧飄散,陽氣升騰,彌漫在整個皇宮。
當煙霧散盡,摘下掩鼻布條,到處是硝磺的芳香,頓覺呼吸順暢。每天三次的爆竹燃放,宮中邪氣全無。三天之后,所有感染的人竟不治痊愈。朝廷一片歡呼。
接下來,他將這種方法廣泛傳播到長安城。一場令人惶恐不安的瘟疫,就這樣被李畋解決了。
太宗皇帝龍顏大悅,對李畋賞賜重金。李畋不受,他對天子說:以草民小技,換得國泰民安,此足矣,不敢獨受賞祿,愿將此賞分與天下人。
皇帝深受感動,立刻下詔,封李畋為“爆竹祖師”,并將李畋的賞金分發給了瀏陽的窮苦百姓。
而李畋回到了瀏陽后,就在瀏陽教授瀏陽和附近江西的幾個鄉鎮人民制作爆竹煙花,逐漸形成了以瀏陽為中心的花炮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