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是冬季遠征的最后一程了,看著自己手頭剩下的小麥,豈有不吃掉它的道理
最后的小麥被研磨敲搗成粗制面粉,為了能制作更多的麥餅,他們再向其中倒入一些黑麥與燕麥,加入水后最終制作出較為有黏性的混合面團。
三麥一體制作的褐色面團被揉成餅狀態,貼在繳獲的陶甕內壁里接受烈火烘烤,最終獲得大量快速變得硬邦邦的麥餅。
它是真的堅硬,唯一的好處就是極端耐儲,再配上制作好的肉干魚干,實在是相當磨牙的野戰干糧。
羅斯軍如此得講究后勤準備,起初與之同行為其帶路的奧拉芬不理解,當他真的享受了后勤充沛的服,也不得不佩服羅斯王的高瞻遠矚。
而對于丹麥小社區的其他人,當他們還沒有真正抵達諾夫哥羅德見世面,就已經在羅斯軍中被上了一課。
那些瑟隆人小孩與丹麥小社區的所有孩子們,在留里克的命令下,這些幼童得到最好的呵護。畢竟小孩子參與冬季遠征是在受罪,必須保證孩子們擁有最好的伙食、最保暖的衣物,更要確保任何時候孩子不掉隊。enxuei
遠行之際沒有任何人會覺得物資帶的太多是累贅,恰恰相反的是只要運力上允許,
羅斯軍就會盡可能裝滿物資。
這不,本來是本地人用來飼喂牛羊而儲備的干草,一股腦得成為羅斯軍的馴鹿、戰馬的伙食。散裝的干草交給克里維奇人村民打理,同樣軍隊也收購這些村民自己儲備的草料,為此羅斯再支付給他們一些報酬,譬如一批廢舊鐵箭簇。
就剩下一根鋌裝箭簇了,再安裝箭桿與箭羽又是一支很好的獵箭。如此復裝的箭羅斯不稀罕,對于本地克里維奇人真是如獲至寶。
因為給羅斯王辦事真的得到報酬,感覺新的瓦良格人是好人的本地村民,愈發大膽得湊到變了天的普斯科夫,帶著自家有限的剩余農產品、哪怕是男子女子出力氣幫著干活兒,也要趕在羅斯軍離開前賺點好處他們就盯上了羅斯軍裝備龐雜的金屬制品。
客觀上留里克不必太在意自己的后勤,很懂得變通的克里維奇人在為大軍充當民夫幫傭。
在最后的準備階段,所有的雪橇塞得滿登登,以至于一些御夫干脆坐在雪橇上堆得高高的干草垛處,于高處更好得駕馭馴鹿。
己方的雪橇全部利用,從本地繳獲的雪橇載具也都以纜繩串聯的方式進行拖曳。
曼契科的捻莊繩子村的繩子的確派上了大用場。“你們若是能更多的繩子就更好了。”
于是,這支得勝的羅斯軍稍稍變了樣子,他們不再像是一支遠征軍,更像是龐大的物資運輸隊。
站
在普通戰士的立場上,大家覺得大王為最后的旅途做了過于沖鋒的準備,為此連新降服的本地村民都發動起來辦事。
這一切是否意味著未來的旅途極為艱辛呢
不知道。反正再艱辛的旅途大家都經歷過,未來不過是再鉆一次森林罷了,無論怎樣進發只要一路向東就高枕無憂。
至于擔心在森林迷路這是大軍最不必擔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