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抱著面包塊一點點啃著,他們的父母捧著碗慢慢品嘗濃湯與紅酒。
修道院準備布施的食物酒液非常充沛,哪怕整個香農地區的民眾都來分一杯羹,修道院仍能應付得來。
因為這一次雷格拉夫大人自掏腰包拿出一大批食物,使得此次集體婚禮以及萬圣節彌撒,成為香農地區民眾有記憶以來最熱鬧的一次。
全地域最年長者也沒見識過如此盛況,因為諾曼人來了,凡是來圣馬克西姆修道院的人們可以享受大宴三天的狂歡。
至少他們聽聞的是狂歡三天。
不同于千年后對于萬圣節的奇奇怪怪解釋,在公元843年的時代,這個節日起初是為了稱頌圣母,繼而是稱頌諸天使,如今稱頌圣三位一體,所謂萬圣大彌撒。
亦或者說這個節日起源于羅馬時代,從深秋的某一天開始,延綿一個月的農神界開始,直到冬至日結束,倘若亞平寧半島獲得大豐收,人們大吃大喝兩個月也不稀奇。
當黑麥和燕麥收獲完畢后約莫一個月就是萬圣節,完全羅馬化的高盧人,結合自己的古代節日與羅馬人的節日,而今再加入天主信仰,萬圣節也就演變出來。
貫徹整個法蘭克的本篤修會講究苦修,如舊羅馬時代的狂歡被定義為貪婪與暴食之罪,雖然所有人都要跟著教士做苦行僧,每年總有些日子可以狂歡。
農神薩圖恩已經是異教之神,始于祂的祭祀換作稱頌天主,不變的是,清苦的農民可以享受一番來自修道院的豐盛布施。
高高興興吃上三天,但事情并未因此結束。
整個香農并不大,僅僅是本地區的森林太過于茂密,鬧得各個村莊間交流有所障礙。
關于雷格拉夫大人與修道院聯合布施的消息,經過一天時間的發酵,最偏遠的魯瓦夫村得到了消息,當地人也拖家帶口得去香農大村大吃大喝了。
“大人,你的臣民都來了,給他們準備的食物可能已經不夠吃。怎么辦”老埃里克問及自己的大人。
“人多可能是好事,這樣更讓我想起諾夫哥羅德。以后我可以告訴父親,我的香農也可以繁榮。”雷格拉夫的態度很明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拉攏人心的機會,大宴三天已經不合適,大宴一周或許更好。
雷格拉夫一直在布施現場徘徊,他一身戎裝威風凜凜,他的身后就是麥西亞王旗,這樣所有前來接受布施的民眾,都能清楚看清他們主人的臉。
逐漸熱鬧的局面愈發混亂,剛剛娶妻好好放縱一把的老埃里克,老家伙奉命組織一群戰士趕來維持秩序。精銳戰士都穿著橘黃布袍,背負的圓盾就是藍色底色涂上黃色大十字。
麥西亞王旗的圖案就是正兒八經的“圣安德烈十字”,這是歐洲大陸的本篤修會非常清楚的。如今合法的麥西亞國王流亡香農,不列顛的本篤修會高級教士都知道此事,過了這個冬季,會有教士安全渡海告知海島上的同仁這件事。
修會在烏得勒支的分支將完成渡海報信的舉措,因其與當地駐扎的丹麥大軍一直非常曖昧,乃至是事實上對丹麥人劫掠的縱容,教士干脆會乘坐丹麥人的船只渡海。就仿佛教士專注于自己的事務對其他事充耳不聞,丹麥王拉格納繼續他高高興興的劫掠。
所以當雷格拉夫在萬圣節大宴請自己的臣民,梅茨城正被羅斯大軍圍攻,摩澤爾河中上游到處是羅斯軍隊。
雷格拉夫從父親留里克嘴里早就獲悉了一些有關凱撒與奧古斯都的歷史。
盧比孔河是真實存在的羅馬依舊是教廷所在
凱撒征服高盧,其中就包括自己腳下的香農地區,當地人從那個時候就成了羅馬的一部分。
凱撒對臣服自己
的高盧人讓渡很多權力,于是大量被俘的高盧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羅馬士兵,他們集體效忠凱撒,加上凱撒自己的軍團,號稱三十萬大軍的凱撒越過了盧比孔河進入羅馬。
為了拉攏羅馬的民眾,凱撒自掏腰包在城里大宴三十天,據稱男女老少白吃白喝一個月,得了好處就都認為這位將軍向著自己,于是集體效忠。
雖然凱撒死于謀殺,但他的孫子繼承一切開創了大帝國,法蘭克就是繼承了羅馬帝國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