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侈問道,“荀子那邊的事情如何了”
贏侈負責給儒家施壓,韓非后面再來扮好人。
這其中不包括荀子。
呂不韋則擔起了這個任務,算是用他這把老骨頭為大秦最后做一些貢獻。
“今天與荀子邊下棋邊閑聊,都是養花、下棋、看書的內容。”
“你是說荀子不表態”贏侈皺眉問道。
“不表態則代表已經表態了,荀子是在告訴我,小圣賢莊現在是伏念、顏路、張良他們管事兒。”
“那他呢愿意去秦國嗎”贏侈問道。
荀子一人能頂得上一個小圣賢莊。
荀子若是能到咸陽,那小圣賢莊也就能到了咸陽。
這一次,呂不韋卻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荀子老了,人老了就不想動彈了,故土難離。”
“這樣么。”
呂不韋的回答,贏侈并不意外,荀子的境界早已經到了返璞歸真的地步,心境更是趨近于樸實無華。
咸陽與桑海對于荀子來說沒什么區別。
一間房,一本書,一盞茶,對于荀子來說就足夠了。
“想要讓儒家入秦還得從伏念的身上想辦法。”呂不韋原本想說伏念和顏路兩人的。
但考慮到對顏路最重要的無名是死在贏侈手里了,他便自動將顏路給忽略掉了。
“伏念”
對于伏念,贏侈了解的真的很少。
劇情中刻畫也不多。
伏念是儒家掌門人、“齊魯三杰”之首。
從小就才華出眾,被儒家許多長輩看好,預言將成為儒家未來的希望,也是年輕一輩的儒家弟子仰慕的偶像。
因此對儒家的未來有著強烈的使命感。
“要不讓伏念去教導扶蘇吧,扶蘇是秦國的未來,讓儒家培養秦國的未來無論從什么方面考慮,儒家都不會拒絕的。”
贏侈提議道。
“扶蘇”呂不韋念叨著這兩個字,沒有接話。
“當然也不只讓伏念去教導,儒家、道家、兵家等等,去其糟泊取其精華,作為大秦的未來自然需要集各家之所長于一身才行。”
“這樣的話,大王應該不會反對。”
呂不韋這次點頭贊同了贏侈的提議。
嬴政,或者說秦國對于諸子百家的態度,從來都是以接納為主。
只有對于那些頭鐵非要反秦的家伙才會舉起屠刀。
贏侈的提議很不錯,扶蘇是秦國的長公子,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就是未來的秦王。
給扶蘇當老師,那就是給未來的秦王當老師
尤其是扶蘇現在年紀小,性子還未定下來,教導他成為什么樣的人,未來的秦國就是什么樣的秦國。
或許伏念不貪戀權勢、金錢,但未來的世界中有儒家的一筆肯定會更加豐富多彩的。
“呂相這是同意了”
“那我可就給王兄寫信了。”
秦國,咸陽。
贏侈的信八百里加急,換馬不換人,一路從地圖的最東邊,送到了西邊。
信中將儒家小圣賢莊一行,呂不韋探聽的荀子的態度,以及他和呂不韋的分析、提議等等全部都寫在了信上。
“讓伏念做扶蘇的老師么”
嬴政思考著其中的利弊。
帝王之道不在于一家一言,而在于眾家之長。
贏侈的提議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