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剛剛因為參合了永王之亂,而被流放夜郎又半路赦免的李白,也終于大徹大悟的以62歲高齡,決心去投奔河北平叛的名將李光弼麾下;結果卻病死在半路上。不可謂是一個時代的小小可笑回響。
而現在還是初唐,各項制度尚且還未經過,開元、天寶年間的進一步完善,其中的潛在貓膩和潛在操作的空間、漏洞,就不要說有多少了。再加上高宗的專權求穩、剛愎拒諫,令朝堂的格局固化。
所以才變相成就了他身后,武則天大刀闊斧的改易制度和往復清洗朝堂,最終裹挾天下洶涌之人望,踏出稱帝最后一步的奠基和鋪路石。要知道武周代唐過程中,最后只有徐敬業站出來舉兵反抗。
而被供養多年的廣大李唐宗室,卻只能在私下里暗中相互串謀,然后輕而易舉被人告發一網打盡;或是被渴望功名的酷吏,釣魚執法式的一窩窩牽扯出來。這本身就是一個荒誕至極的笑話和鬧劇。
而制科的出題和選士范圍,要比常科廣泛且雜駁的多;基本上是皇帝親自指定的題材。從醫藥方劑、玄學道義、修行養生;書法繪畫、詩歌詞賦;到兵法通略、史論評定、案例判書、倫理大義等。
因此,這次太子李弘所申請“封岳試”的題材,就是“河湟經略”的定邊策選;外加個人的多項武藝考核。也算是對將來想要正式推行的武舉,一點小小的試水。也看看能否釣出一些潛隱的將才。
就在馬車輕晃的滾滾輪轂,響徹清道衛士的清脆鞭策,羽葆車的鼓吹聲聲中,不知不覺巍峨綿連,陡壁站立的嵩山就在眼前了。而嵩山周邊都是人煙稠密的民力充沛之所,因此早已準備好了一切。
比如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最高的太室中峰嵩頂筑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次高的少室峰筑八角方壇,號“降禪壇”。
作為天子的身代,太子李弘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嵩頂峻極峰,封玉策于“登封壇”;第三日到少室山“降禪壇”祭地神;最后,在奉天宮的接受群臣朝賀,代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
將本地的鄭州嵩陽縣,就此改名為登封縣。緊接下來,還要在奉天宮剛落成的朝覲壇內,齋戒沐浴焚香舉行羅天大醮,為高宗的御體康壽祈福一五之數。因此,如果有人想要籍此做點什么的話。
按照東宮極少數有幸知情一二的,內臣、心腹們的計議和推測,在大駕鹵簿、重重扈衛之間的太子李弘,是基本毫無可乘之機的;也唯有在三天依次進行的冗長登壇禮中,才有可能露出一點破綻。
當然了,在嵩山封岳,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存在;就是當地的坐地虎,位于少室山主峰下的少林寺。作為太宗還是秦王時,就已及時抱上大腿的禪宗祖庭;如今坐擁敕田千傾,常住僧人數以千計。
其中更是擁有合法存在,食肉持械的武僧僧兵。雖然還不至變成,后世倭國山法師、一向宗那樣的毒瘤;或是近代欺男霸女、割據一方的宗教軍閥;但在地方遍布分寺、下院;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因此,須發皆白的當代主持法玄,帶著一干穿朱戴紫、極為顯眼的中老年光頭,當仁不讓的站在本地相迎的官吏和父老代表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