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江畋身為東海世子的日程,一下子進入了緊接無暇的繁忙階段。除了雪片一般送到門下的拜帖和禮單、各種名目覲見和拜揭的申請,各家門第赴宴或是游樂的邀約之外;還有一些連江畋,都沒法拒絕的社交。
比如參加南海嗣君組織的,各家子弟匯聚北山的大型游獵和逐射競技;或是校閱廣府境內的公室軍和各路鎮防兵、守捉、團結營的會操;又比如受邀參觀,位于南海、各區內的水利機關工場、冶煉工坊和大型礦山。
而到了抵達廣府的第四天,江畋甚至受到邀請,來到了位于廣府五城的中城區;也是包括各處署衙、官廨和豪宅府邸、高門甲第遍布,歷史最為悠久的核心老城區。作為特邀嘉賓見證著,兩嶺貢院正在舉辦的府試。
這可不是什么等閑的場所,而是為國選材的重大項目和官僚體系的基石所在。通常除了朝廷委派的主考官和助考、佐副;就連傳統的公卿貴胄,也沒有資格出現在這種場合。但顯然在當地一家獨大的南海公室例外。
在嶺南、兩嶺地區,或者說是廣州府境內,所定期舉辦的選材考試,有大、中、小三種區別。其中的廣府大試,就是通常情況下的國朝科舉;分為鄉試、府試、省試和殿試四等。只要能過省試,就是正兒八經進士。
而殿試只是專供天子和宰相們,當庭決定進士們的排序,以及選拔狀頭/榜首和探花郎的后續流程。而得益于穿越著前輩梁公的遺澤,直接沿用了后世諸多成熟經驗和教訓。這個時空的科舉考試已演變得相當周全。
不但有糊名和卷抄,考官同籍避嫌制度,還采取大臣舉薦數倍的候選人,天子隨機抽取/指定監考的方式,大大遏制了考試前的行卷(投機)活動。更建立了童(生)試和院試的預備階段,以認證士人的優待身份。
只要成為童生,就有資格靠私塾混飯吃。而通過院試哪怕自后終身不第,也可進入學官/學政的偏途,混一個末微的官身。等于是少量額外增加的科舉成本和體制身份,變相籠絡了天下大多數的讀書人/有識之士。
而省(臺)試更是被分為,進士、同進士、權同進士的三甲序列;其中頭甲的十幾名進士,直接可以當殿放官選任;二甲的同進士,需要進過吏部的釋褐試;三甲就只能成為選人,卻擴大了選官和候補的人材儲備。
因此,府試才是天下大多數讀書人,真正身份蛻變的關鍵階段;越過了這個門檻,就能成為所謂的舉人;雖然不能比同官身,卻可獲得朝廷補貼米布,面見底層官吏時,獲得不用跪拜、坐而議事的身份優待和權宜。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廣府中試,也被稱為公試/南試;就是以南海公室/封國的名義,比照朝廷的科舉制度;在所轄范圍內招攬和選拔人才的考試。區別在于省避殿試這一層,但直接可以選人身份,候補公室職缺。
還有就是府城小試,也被稱為藩試;則是有力的諸侯/大藩,委托或是借助廣府的公室/朝廷場地;以選拔和招募領國、藩邸所需的人才,填補相應官位/職事的空缺。通常情況下,這也是國內貧寒士子的備選出路。
或者說,這一切與南海公室所擁有的特殊地位,長期維持龐大勢力和影響范圍,息息相關。就連東海公室,也只在夷州境內舉辦鄉試,或保舉官學、書院的優秀生徒,前往揚州參加江南諸道府試,再進京參加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