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將東海公室準備好的玉璧、玉琮、玉璜、玉圭等禮器,連同寫滿祝文的金版,一起投入大方鼎的火焰中。而后的終獻之禮,也變成了分支的三家公室,共同進奉之。這時山上才奏起《永和之樂》。
由南海嗣君領頭再拜,象征“送別先祖神靈”;完成了宗廟大祭最為重要的部分,也達成了正式接掌公室大權的最后一環。而后回到山下的宮廟,就是將祭祀過的祭品(如胙肉、酒)分賜的“賜胙”環節。
主要是公室近支和分家成員、諸侯藩屬、世臣官屬等;其中按照親疏遠近次序,以及相應封藩、官職的等級越高,賞賜越豐厚;需在宮廟外跪接,謝恩后食用,象征“分享先祖的福佑,維系君臣關系”。
也等同于,在迎請來歷代先祖的注視和見證下,重申宣誓君臣大義和名分之后;宗家大祭才進入最后的收尾階段。由各支公室、分家,進入相應的家廟中;以次等的“少牢禮”(豬牛羊首)祭祀各自先人。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并沒有人跳出來質疑,也沒有人乘機搞事;甚至就連一些明顯的越俎代庖之處,亦是如此。倒讓暗自有所期待和準備的江畋,略微有些失望。畢竟,這也是一個排位三六九等的過程。
待到禮成之后,其中經過當眾的宣誓和祭告先祖,所奠定的宗藩位階和封臣的等秩次序;但凡想要有所改變和調整,就得等到下一次的宗家大祭了。倘若有人敢于悖逆不順,那就要面對宗藩法度的鐵拳。
這一點,就算是上位天朝上國的宗主,大唐朝廷也不能輕易的干涉,或是無緣無故的越權插手;同樣要受到宗藩法度的隱性制約。唯有“無地藩主”的京兆本家,才有資格對南海,提出相應的質疑和問責。
完成了一切之后,才是令絕大多數人,最為期待的大宴脯食;也是由先祖梁公為后世子孫,專門追加訂立的一項傳統。就是在大祭之后,持續五到七天的大型宴樂和游覽、賞玩活動,以為招待分藩臣屬。
而在這場大宴脯食之后,也就是江畋回歸夷州的啟程之日。作為隨時主父可能歸西,而繼位在即的東海少君;江畋也沒有更多的理由,在南海公室的治下,繼續盤桓下去了。源自南海的饋禮也達到頂峰。
隨著正式行駛公室主權柄的梁師磐,終日把臂同游在各種大宴小宴,賞游觀覽的活動上;見識了一波又一波,主動湊上來的各色閨秀嬌妍、貴門妻女。江畋還是不得不勉為其難的,接受了他的拳拳盛情。
“那么,就且看天意如何了,”喝多了幾杯外域進貢的龍膏酒,略顯幾分醉意熏染的江畋,信手就用傳話的銀金硬花箋,折了一支紙飛機,信手用力擲飛了出去。“落到誰人的身上,就算是誰人中選了。”
然而,這時宮臺外的空中,卻是隱隱刮起了亂風;讓這只花箋飛機在空中,忽上忽下的徘徊了好一陣子;才在江畋不耐煩的無形加力下,遠遠的飛出了宮墻外;越過了重重的花樹假山、池泊流泉清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