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以為他們的公關口號不行,不夠押韻朗朗上口,應該改為:寧要拉美地獄,不住米國監獄。
巴勃羅對抗引渡條約的辦法仍然粗暴簡單,利誘加恐嚇。
恰巧哥倫比亞的總統換屆大選將在今年進行,各黨派候選人們成為他威脅的目標,膽小怕死的家伙們紛紛發言表示退出競選,或者在公開場合宣布要廢除引渡條約。
但人民已經不愿意再容忍毒梟,最有希望獲勝的是敢于與毒梟對著干的候選人,同時支持引渡條約的候選人會獲得米國的支持。這是最關鍵的硬性條件,哥倫比亞需要米國這個大靠山。
新自由黨的候選人路易斯·卡洛斯·迦蘭既收買不了,也不怕恐嚇,他是最有希望成為下屆總統的人選。巴勃羅給他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信,談論民族道義,國家主權,仿佛簽訂引渡協議就是喪權辱國,是要被釘在恥辱柱上。
米國大使看到這封信后也氣得夠嗆,表示愿意支持迦蘭競選,只要他明確表態支持引渡條約。他的競選負責人戈維利亞擔心他在法權上淪為米國的傀儡。
但無論是米國大使還是巴勃羅,他們都不了解迦蘭。迦蘭最渴望的是能夠恢復死刑,但他清楚地明白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不僅國會議員們不會同意,還會得罪整個國家的權貴階層。引渡條約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國內的法律嚇不住毒梟,卻寄希望與外國的條約,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巴勃羅無法收買說服迦蘭,他就聯系本國的眾多法官們,法官們只要不在引渡條約上簽字,拒不執行條約,批準的法律也是一紙空文。
凡是在引渡條約上簽字的法官他將派槍手挨個兒殺掉,哥倫比亞首席大法官嚇得宣布辭職,總統巴爾科只好任命新的首席大法官。結果這位繼任者剛剛還在電視上發表對抗毒梟堅決維護引渡條約的講話,第二天就向總統遞交了辭呈。
更可怕的是警察們抓獲的麥德林販毒成員,法官們不敢去審判。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他們只好出庭前戴上黑色頭套,只露出兩只眼睛。宣判結束后法官快步走向停車場,坐進了自己的車里,剛扭動鑰匙便發生了劇烈的爆炸,車子和人都被炸得四分五裂。
他們甚至派人去綁架輪奸法官的妻子女兒,把她們的照片和內褲送到法官的辦公室。
代表正義、秩序、良知、道德的合法政府擔驚受怕如風聲鶴唳,邪惡的毒梟們卻活得暢快自由滋潤,這到哪兒說理去。一時間權貴階層紛紛出國避難,外資企業撤回人員,連鄰國的邊境上都戒嚴了。
在這種恐怖氛圍下,大多數官員都接受了巴勃羅的賄賂,這已經不是受賄不受賄的問題了。這是一種投名狀,只有接受了巴勃羅的錢,他才會把你從暗殺名單上去掉。
高超坐在沙發上把可口可樂的瓶口咬掉,仰頭狂灌了口,指著電視上罵道:“這他媽什么政府,什么總統,給老杜提鞋都不配。都死了這么多法官和警察了,還特么開庭審判。抓到毒販一槍擊斃不就行了,搞什么形式主義?哥倫比亞就不能來個天降猛男嗎?”
米迪斯捏著可樂瓶在身后說道:“誰說沒有,只不過猛男在販毒。”
高超使勁抓了抓胳膊,這笑話冷得把他的雞皮疙瘩都快凍住了。
“我們是民主國家,任何事情都要經過法律程序。話說,老杜是誰?”
“說了你也不知道,聽這話說的,就好像別的國家都沒有法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