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島的技術分析室。
一行人正在看著播放的博爾特視頻,時不時點點頭。
這是蘭迪和拉爾夫曼在冠軍模型分析后,建立的最新的數據分析。
上面打出了一些定格的數據
大腦皮層運動中樞興奮與抑制的轉換速度,即神經過程的靈活性據資料顯示,途中跑時兩腿的最快交換頻率是31485次秒。這在他的身高里面可以說十分的罕見。
因為這么高的運動員,一般都是步幅類型,而博爾特顯然是個“特例”。
他居然是步頻的類型,關鍵是他的步幅還基本上因為生理原因,兼具了。
1蹬地力量fvtfaavv0t又v00∴avt的公式,由于在這里代表人體的質量是個常數,所以在單位時間內后蹬的力量f越大,則人體前進的速度v越大。
2蹬地的速度如蹬地力量f大小一定,則速度v與蹬離地面的時間t成反比,也就是說蹬離地面的時間越短,則所獲得的速度越大。
3腿蹬直的程度主要表現在髖、膝、踝三個關節成一線,這樣就可以使地面給人體的反作用力充分地通過人體重心推動身體前進。
4蹬地角度由于人體結構的特點,后蹬角度受到限制,減少后蹬角度,不僅有利于增加水平分力,而且能降低身體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另外,縮小后蹬角度也是加快兩腿交換頻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5后蹬用力方向后蹬用力的方向應力求與前進方向一致,如后蹬用力的方向偏左或偏右側會產生分力作用,減低前進的速度,影響身體重心移動的直線性。
然后逐一帶入博爾特的這一場身體數據和競技數據。
在“冠軍模型”顯示下,北亣京奧運會決賽上,博爾特的各項數據變動
施加作用力fn,8047,對比之前2007年大幅度提升。
最大速度1204s,比起之前一年,同樣提升明顯。
啟動加速度936,依然是提升明顯。
峰值輸出功率255435,比起去年提升接近一百個點。
總體做功80465,比起07年。
效率做功6235,比起07年依然是單位效率大幅上揚。
送髖開始時擺動腿體前擺動角°623。
送髖結束時擺動腿體前擺動角°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