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可以概括為“特有勁”,就是類固醇。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睪酮。這類吃了之后肌肉力量明顯增加,骨骼變粗壯,女性特征漸漸消失。在國內,俗稱“大力補”。大家可以回憶一下,當年號稱是一直服用“中華鱉精”的“馬家軍”就是國內典型。
注意一下,因為技術水平,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前,類固醇藥物也很難被檢測出來。
第三類就更加高級,稱為“eo”。是一種促紅細胞生成素,原來用于治療貧血。運動員吃了之后供氧能力增強。耐力等各方面能力提高。這類興奮劑在歷史上相當長時間根本無法檢測出來。
第四類就是各種雜類了。比如2008年bj奧運會,朝鮮男子射擊選手金正洙獲得了男子10米氣手槍銅牌和50米手槍銀牌,但賽后被剝奪了獎牌,因為他被查出服用了“興奮劑”嚴格意義上,其實是“興奮劑”的反義詞一種叫“心得安”的鎮定劑。
第五類,是最新的高科技,也就是“未來興奮劑”,是眼下手段檢查不出來的興奮劑。
雖然現在檢查不出來,但是肯定已經有了,因為藥物的發展永遠比檢查更快。
至于未來,也許還有更多。
畢竟眼下的分類就可以多達四五類。
不僅僅是田徑界,1954年的男足世界杯決賽,當時堪稱“夢之隊”的匈牙利隊在上半場開場8分鐘就攻進西德隊兩球。然而,上半場0比2落后的西德隊下半場判若兩隊,最終3比2逆轉戰勝匈牙利隊,獲得世界冠軍。這場比賽被稱為“伯爾尼奇跡”。
然而,到了2004年,德國媒體披露,1954年的世界杯決賽中場休息時間,西德隊的每個隊員都注射了一種中樞神經興奮藥物,以增加體力和爆發力。更讓人感慨的是,2008年德國內政部科學局聯合德國奧委會,委托柏林洪堡大學調查德國的禁藥史,結果顯示前聯邦德國為追求成績,系統地組織運動員服用各類禁藥,長達30多年。
“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決定了這個國家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
這奧運會正能量的話,現在看起來,總是多了一些別的意味。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前,加拿大反濫用藥物組織主席、類固醇專家鮑勃戈德曼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我有一種神奇的藥物,它能使你們在五年之內,在包括奧運會在內的所有比賽中戰無不勝。但是,請注意你們吃了這種藥,五年之后就會死去,你們愿意吃嗎”
他把這個問題,拋給了198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運動員,而結果是什么呢
你猜猜看。
結果是
有103名運動員回答說我愿意吃
查得出的是興奮劑,查不出的就是高科技,這就是奧運會背后隱藏的黑歷史。
而最離譜的是什么呢
是卡爾劉易斯。這個偉大的運動員,9金王,他居然
不吃肉
當年很多人都說這是超人,但其實現在醫學已經告訴了我們,在不補充各種維生素和補劑的情況下,尤其是8090年代,按照目前科學的運動醫學來衡量,任何人都無法想像運動員在不吃肉食的前提下,能夠成為一名杰出的運動員。但卡爾劉易斯卻不用依賴肉食,成功地完成了常人無法想像的一切。
紐約時報報道稱,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美國在奧運會項目上使用興奮劑也非常普遍藥檢結果不翼而飛,服過興奮劑的運動員在田徑和游泳項目上摘金奪銀,米國奧組委領導人、企業贊助商和一些媒體對興奮劑問題視而不見或充耳不聞。
而且他們還利用自己超級大國能力,瘋狂雙標。
你是否知道,所謂的體育大國,2015年有653名運動員,因為疾病被允許“合法使用興奮劑”。
米國自己最大的體育雜志體育畫刊就詳細透露了美國體育界掩蓋美國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真相。在1988年2000年期間,有超過100個美國運動員服藥的案例,但只有很少數的運動員被禁賽。
也許有人說,“允許合法使用”是規則之內的事情,你那么好啊,看看我們國家有多少人有資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