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逸開始漸漸在途中跑后進入了自己的狀態。
這種明顯和平常不同的扒地姿態,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第一次看的時候有些微微“別扭”。不過短跑這東西,就是這樣,你只要跑得更快,你就是動作不美觀,也是牛逼。
因為這個比賽是速度的比賽,不是姿態的比賽。
很多運動員跑步姿態其實認真來看都不好看,可是只要夠快,那就行了。
還要什么自行車。
快,才是短跑項目的王道。
“勞逸的運動姿態,有點變化啊。”余位力剛說完,旁邊的袁郭強就幫蘭迪解釋道“今年他的冬訓中改變了手腳在勾腳背當中的配合,這也是蘭迪教練發現的。”
“原來還可以這樣。”余位力目光更加集中,看著奔跑中的勞逸,多了幾分好奇。
砰、砰、砰、砰、砰。
四十米、五十米。
只見他抬起了勾腳背的這個腿,讓自己的腳踝漸漸進入了支撐腿的腳踝位。
然后到了這里,重新開始扒地,下落腳掌。
進行重新的大腿加速。
嘭
極速區。
勞逸進入了極速解放狀態,整個人也達到了他的強勢區域中。
重新的大腿加速。
重新的大腿加速。
重新的大腿加速。
勞逸每一次落地的時候,通過機械的加速,快速開始完成一整個完整的著地動作。
這樣一來,看起來只是一個細節的調整,耗費了勞逸除了肉體打磨之外,大量的專項調整時間,有人問為了一個不置可否,沒有前例的動作,這么耗費時間,值得嗎
可是勞逸不會想這么多。
他就是那種認定你專業,你說了,我就相信,100相信,并且去做的人。
教練水平低,自然會坑了他,但是如果教練水平極高,那也會在他強大的執行力和信任力下,爆發出色的能量。
又因為這樣做,扒地更加的結實有力,更加流暢,尤其是后者,這讓勞逸的弧形扒地很自然就開始變得比之前更加“筆直”。
而奔跑路線“筆直”了,這在短跑里面,你多“筆直”一點點,可能都是不小的收獲。
終歸,這還是一個001s都可以決定勝負的競速。
尤其是高手,想要突破已經是很難,任何的可能,都不會放過。
破十后,能提高一點硬實力,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別看有一百多個破十者,在人類歷史上,可是你仔細看看,里面很大一批,也就是進過幾次,甚至就一次。
還有很多破十者所謂的成績提升,只是單純依靠了“風速”或者“山勢”,你稍微計算下就知道,硬實力基本上沒有提高。
然后,就沒有然后。
因此硬實力在破十后提升,真的是很不容易沒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可張培猛都這么拼,勞逸自然也感到了緊迫感,整個人的潛力,也開始全部爆發。
這就是莫里斯格林所說的,如果自己在博爾特時代,肯定會更快。
這不僅僅是訓練理念和訓練條件的提升,還有強大的對手會刺激你出現更好的競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