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米。
陳娟這個時候的個人速度已經達到了最大值,沒有懸念,前面布朗的極速依然比自己要高,這就是實力的展現。
即便是布朗是70后,馬上就要年滿33。
可這里展現出來的能力依然叫做“瘦死駱駝比馬大”。
陳娟在這里做了這么多的變化以及冒險的舉動,甚至還加上了科學御風技術的加持,這么多buff疊在了身上,極速都只能和現在的布朗抗衡。
你可想而知布朗年輕的時候到底有多叼。
而陳娟后面,麥迪遜在這一場展現出來的極速,甚至還不如陳娟。
完全沒有了半決賽那種亮眼的表現。
到了自己的極速已經完全展開,麥迪遜其實心里已經感覺到了不妙,這種不妙比前面啟動和加速環節落后更加的強大。
因為前面落后,意味著后面還有足夠的距離去追,尤其是極速這個最拉開個人距離的區域段還沒有出現。
麥迪遜還能給自己安慰。
可現在再出現這樣的問題……
不緊張都不行了。
沒別的。
沒時間沒距離了呀。
這東方小姐妹,突然就變得這么狠了,一點都不照顧跨界選手啊。
呃。
這時候你知道自己是跨界選手了。
之前跑的時候怎么不覺得?
七十米。
又是10米過去,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進入沖刺區,如果說現代的短跑運動還有翻盤的機會,那就只剩下這里。
費利克斯把速度加起來,她其實并不是特別的疲勞,但作為一個200米選手,最大的弊病就是她的極速也不算特別好。
好像傳統的200米高手都有點這個問題。
麥迪遜真是想要拼了。
這個時候再不拼。
就真的沒機會了。
這個東方運動員前面跑的這么快。
這里肯定要出現明顯的滑落。
就是可惜……
美國人的自傲和自大,讓他們不會去研究獎牌選手以外的選手。這一點體現在他們各個優勢方面,從籃球到田徑,幾乎都是這樣。
因此,麥迪遜的團隊研究開會里面只有怎么面對布朗,怎么面對斯圖爾特,怎么面對弗雷澤。其余人根本不在他們備戰范圍內。
哪里知道斯圖爾特連決賽都沒進。
又哪里會知道一個東方選手,而且是連續在預賽后半決打破pb的東方選手……
竟然會在決賽再次爆發出如此恐怖的能力。
都說連續打破pb,消耗極大。
怎么自己看這個東方人就沒這個意思呢?
就她這個架勢……
你說他沒有跑前面兩槍。
麥迪遜都信。
“陳娟保持的不錯,只要頂住不讓美國選手超過,那就能拿到黃種人百米歷史上最接近獎牌的名次。”
楊劍這話沒有什么問題,就是陳娟聽到的,不知道會不會同意。
還是會說一聲——
最接近獎牌干什么?
直接去拿到獎牌不好嗎?
抱著這個目的,陳娟開始了自己的最后一搏。
雖然最后30米,絕大部分解說員喊的都是繼續“加速”“提速”之類的話,可稍微了解深入一點的人都明白,再往后走你的速度就只能走下滑曲線或者是保持曲線。
從這個地方開始,所謂的沖刺區,不再是你加速和繼續提速的地方。
反而是要想,怎么把你的最佳速度保持下去,盡可能保持的越遠越好。
盡可能在剩下的30米里面衰減,越慢越好。
怎么做?
每個人有每個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