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很重要。
甚至比原本的技術更為基礎。
這是因為彎道和直道不同。
在指導上你只需要往前跑,把技術發揮出來就行,但是在彎道上,如果你不首先注意,來自圓心運動的拉扯力……
那即便是你技術再好,你也施展不出來。
甚至可能跑著跑著就翻車。
博爾特為什么200米的技術看起來比100米還要粗糙,卻依然可以跑出世界最好的成績甚至無人可以接近呢。
就是因為他本身具備一種天賦——
你可以把它稱之為彎道天賦。
也可以把它稱之為對圓心運動的嗅覺。
不管是哪種,你首先要做好這個方面,才能去談別的方面。
這就是200米和100米最大的不同。
沃倫.威爾顯然也知道這個。
而且米爾斯也跟他說過。
牙買加跑法,和原本的美式經典分配體能和節奏爆發,一個本質的不同就是——
他們對于200米彎道,也即是對于圓心運動拉扯力的做功能量不同。
看起來都是在跑200米。
怎么會有什么做功能量的不同呢?
事實上,不同的地方大了。
但凡你聯系一下物理方面的知識,你都能想得到一點——
一個全力去沖擊的圓心運動和一個控制者自己身體節奏的圓心運動。
又怎么可能在基礎的能量做功上一樣呢?
他們都不具備博爾特那種夸張的彎道天賦,都需要在技術基礎上做準備。
沃倫.威爾在彎道上擺動腿的膝關節,迅速強而有力的向上方擺出,支撐腿在擺動腿積極前擺的配合下,快速有力的伸髖。
依次配合膝關節和踝關節從地面反蹬而起。
而且這里他身體的重心也進行了控制。
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支撐腿與擺動腿的協同關系。
兩個人都在彎道上進入了自己的極速。
沃倫.威爾想在這里把謝正業超過去。
沒料到謝正業其實也是這樣想的,他想要在這里利用極速能力拉開沃倫.威爾。
但無奈兩個人的實力在這里有些接近。
誰也無法短時間之內拉開誰或者接近誰。
反倒是勒梅特里。
他率先掉線。
在彎道極速的展開不是很協調。
這可是奧運會,沒有機會給他再來一次。
所謂的放棄100米,專心備戰200米就是這個結果,其實也不知道到底是值了還是不值。
謝正業最開始以為自己的競爭對手會是勒梅特里,完全沒有想到他會這么早就掉線。在鉆石聯賽的時候也是和勒爾梅特里的極致對抗,讓他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個人pb。
怎么回事?法蘭西的投降老傳統嗎?
謝正業會這么想,會把勒梅特里當做主要對手,不是胡亂的說,因為在決賽開始之前,你看看沃倫.威爾他的pb和sb今年都只有19.99。
再加上那一槍還有大風的加持,怎么看謝正業的硬實力都比他高了好幾檔。那么美國的傳統高手,斯皮爾蒙呢?
雖然說斯皮爾蒙的個人pb在19.65上,但那都是06年的事情,6年對一個田徑運動員來說,很可能就是他的整個巔峰,可能都已經是兩代人。再加上去年的斯皮爾蒙也只能剛剛打開20秒20,這個成績并不是特別出色。
再說今年有個19秒82,但因為這一槍超風速了,所以他今年的pb也就是在19秒90+這一段。這么來看的話,謝正業今年會把勒梅特里當做自己半決賽的最大競爭對手,完全是情理之中。
去年的勒梅特里能跑到19.80左右,今年也能跑到19秒90附近,怎么看?他才是pb最好,近兩年更穩定的那個。
不過奧運會比賽就是這樣,很多時候你預想的東西在比賽里面完全不會上演。
就比如迪克斯的掉線。
就比如勒梅特里的突然掉線。
就比如身邊這個牙買加的沃倫.威爾突然爆發,一個依靠大風才跑到19秒99的人竟然在這里緊緊的糾纏著自己……
奧運會真是各種各樣的變故,時時刻刻都在發生。難怪蘇總老是說,訓練再多也不如出去,多比賽,因為只有在比賽的環境里面,你才能夠得到不斷的變故反饋。
這是在訓練那種安逸的環境里面,永遠不可能感覺到的變化。
下彎道。
隨著彎道的向心力開始消失。
在過弧頂的那一瞬間。
謝正業立刻調整了自己的重心讓身體更加絲滑的越過了弧頂的這個圓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