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必然要出來挑大梁的。
蘇神認為不訓練他不給他機會成長,那就永遠成長不起來,就會浪費很多的黃金成長期。
這一次給他安排一個牙買加隊,安排一個破十者,本來也是對于謝正業的一次考驗和檢驗。
好在,牙買加隊的交接本來也不行。
再加上他們的第4棒,也是個90后的年輕人,同樣會緊張,細節處理不會比謝正業好到哪里去。
那么這一棒。
自己已經給謝正業創造出來了半米左右的優勢。
就看他怎么處理了。
接力是個團隊的比賽。
尤其是世界級的舞臺上,個人的力量只有在接近的時候才有用武之地。
而且想要挑戰牙買加隊。
蘇神知道,謝正業的未來潛力不可低估。
是很重要的一環。
現在他也長大了。
不是那個5年前來二沙島的小屁孩兒了。
也該要擔起一些事兒了。
讓我看看。
這一世的你能發揮到什么程度吧?
蘇神目送謝正業遠去,內心道。
謝正業沖出去。
在蹬地之后,憑借著產生的慣性以及大腿前擺的帶動,小腿會迅速地向大腿靠攏。
這個過程中,會形成一種獨特的動態,即大小腿一邊進行折疊,一邊向前擺動。
其后立刻積極送髖。
今年他的送髖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是力量上的加強,也是技術上的加強。
擺動腿以髖關節作為軸心,充滿力量且主動地進行下壓動作。
在此過程中,膝關節處于放松的狀態,以便更好地完成動作。
以前謝正業因為技術做的不夠,導致他的膝關節放松,一直做的不太好。
經過今年冬訓以及比賽的不斷磨礪。
他在這個細節上的處理,終于得到了改善。使得他送髖的彈性更足,更加不易于出現疲勞感。
其后隨著擺動腿下壓所產生的慣性,小腿自然地跟隨其趨勢向前下方伸展。
而這些,都是為了極速的送髖做準備。
想要采取這個增強自己的下壓,換取更大的送髖位移?
不錯。
這個改動很不錯。
蘇神看著頭頂大屏幕,默默點頭。
運動員最后能自己對自己的技術提出改變,以更加適應自己的身體狀態,這是一個優秀運動員必須要會做的事情。
因為等級越高之后,所謂的流水線工程以及制式化工程,就越來越不適合你。
到了一定程度后,個性化更符合自己這個身體的定制化策略。
就成了最主要的東西。
這個能做的好或者不好。
很可能就會決定你最后的上限在哪里。
而做好這些可不僅僅只是需要教練員的敏銳和訓練安排,運動員自己能夠及時溝通,能夠根據自己的身體反饋清晰表達出來,也是個很重要的點。
未來像以前那種教練教運動員只管埋頭練的模式,已經是越來越跟不上時代。
這種積極下壓的動作,能夠有效地調整身體的重心和姿態,增強動作的穩定性和連貫性。
速度越來越快后,謝正業不敢大意,立刻開始為了進入極速做準備。
這是因為接力賽和傳統的單項比賽不一樣,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變。
首先就是他會在更早的時間點進入極速。
這是因為你在拿到接力棒的時候,人就已經是在啟動加速過程中甚至已經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加速度。
那接下來你會用更短的時間進入極速。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在短跑過程里面幾乎有人均博爾特的表現。
但更長的極速對于身體的考驗,對于技術的考驗也會變得更加的嚴苛。
謝正業在這個時候,核心肌群收緊發力,為身體提供穩定的支撐,以此避免因擺動腿的動作導致身體晃動或扭曲。
這一點,因為他在這一個時間線上沒有受到過那個13歲遭受的毀滅性傷病。
這就讓其的核心腰背以及整個脊柱的發力在高速中更加的穩定。
如果說以往他的搖頭晃腦,是因為身體到了高速之后不得以為之的代償。
因為他這副身體已經是毀滅性大傷恢復過來后的身體。